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吟风阁杂剧

吟风阁杂剧

四卷。清杨潮观(1710-1988)撰。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先后任山西、四川等地县令。他为官关心民生疾苦,政声卓著,颇有清名。奉调泸州县令时已年迈,初本不想赴任,因念泸州时值灾荒,乃毅然前往。在泸州不满百日,活六十余万人。杨潮观精通音律,善词曲。在四川邛州任知州时,于卓文君旧居遗址筑吟风阁,公余与友人咏歌其中。他著有《周礼指掌》、《左鉴》、《易象举隅》、《吟风阁诗抄》、《吟风阁词稿》等,均已散佚。《吟风阁杂剧》收所作杂剧32种。其剧作皆取材于古事,而有所寄托,意在借古喻今。他重视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长于政治、道德主题,对于官场积弊、民间疾苦多有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具有一种高标脱俗的品格,表达了对于贤明政治和清廉节操的向往。如《穷阮籍醉骂财神》、《东莱郡暮夜却金》、《寇莱公思亲罢宴》、《汲长孺矫诏发仓》,为其杰出的代表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吟风阁杂剧》形式短小,每种仅一折,类似今日之独幕剧,剧前缀以小序,点明主旨。多数作品皆托旨遥深。曲文跌宕爽朗,宾白诙谐酣畅,有较高的艺术性。《吟风阁杂剧》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杨氏恰好处刻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整理本删去《感天后神女露筋》和《诸葛亮夜祭泸江》两篇。

猜你喜欢

  • 筠轩清秘录

    三卷。旧本题明董其昌(详见《画禅室随笔》条)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论玉、论古铜器、论法书、论名画、论石刻、论窑器、论晋汉印章、论砚、论异石、论珠宝十个子目,持论允当,颇中要旨,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

  • 礼稽命征

    不分卷。清黄奭辑。黄奭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天人感应学说论历代礼制的变化,其核心思想大意是:王者制礼作乐本之于天命,然而天命不常,因之历代礼制都有增损、改易。如:唐虞五庙是亲庙四种加始祖庙,其后夏、

  • 读书分年日程

    三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程端礼字敬叔,学者称畏斋先生,鄞县(今属浙江)人。初任建平、建德两县教谕,历稼轩、江东两书院山长,后又任铅山州学教谕,以台州教授致仕。他受学于史蒙卿,其学以朱子

  •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

  • 汉书蒙拾

    三卷。清杭世骏(详见《史记考证》)撰。杭氏有《两汉博闻》、《史记法语》之作,使后世读史者抄撮史书、备修词之用,《汉书蒙拾》为其一。取《汉书》中新颖罕见或难解的字句,一字至四字作为标题,详列载原文及注说

  • 法书通释

    二卷。明张绅撰。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中只说张绅是山东人,洪武年间官浙江布政使。又据《明史·吴宗伯传》中载鲍恂之事,称洪武十五年吉安余诠、高邮张长年、登州张绅并以明经老成,为礼部主事所荐,召至京师。鲍恂

  • 疑年录

    四卷。清钱大昕(详见《廿二史考异》)撰。大昕精研经史,虽微文琐节,考证必详。该书考证古代名人生卒年岁,核其寿数,取左氏“有与疑年”之义,称《疑年录》。书中录三百余人,大抵多殚研经史与诗文书画名家。海盐

  • 梁文纪

    十四卷。明梅鼎祚(生平见《才鬼记》)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

  • 太虚轩稿

    一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江西泰和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郎中,出为湖广佥事,迁四川参议,以病归。起湖广副使,迁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胡直为王守仁的再传弟

  • 四礼训蒙

    一卷。朝鲜李恒福撰。李恒福生卒年不详,字子常,一字白沙,号弼云,庆州人。书名所言“四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训蒙”即训导童蒙。著此书的最初动因作者自跋说:“余疾夫小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