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发挥

周易参同契发挥

三卷。释疑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要参阅彭晓本和朱熹本。俞琰指责彭晓使《参同契》原文阙裂颠倒,批评朱熹之后注释者都削去《赞序》而不录,于是他又合蜀本、越本、吉本、钱唐诸家本,互相雠校,并作《周易参周契发挥》以为定本。全书分三篇而不分章,三篇之后为《鼎器歌》,最后为《赞序》,即它本的《后序》,或称《魏君赞辞》。并于每卷之中都有附图。又另作《周易参同契释疑》一卷。俞琰在雠校中,检出彭晓本中文义重复的有多处,使已注与彭晓本文字次序多有不同。认为《参同契》三篇是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各述一篇,其说未必不然。俞琰在序文中改五相类为三相类,始别于诸家之说。他参以刘海蟾的《还金篇》、张紫阳的《悟真篇》、薛紫贤的《复命篇》、陈泥丸的《翠虚篇》而发挥《参同契》之旨,并称“观是书乃知炉灶炼丹为妄。”强调修炼要调整自身阴阳水火,把握昏旦时刻。他所作《周易参同契释疑》,是将《参同契》诸注本原文互异之字、词及词句颠倒之处依次摘录,或存其异文,或注明正误。对于部分辞句还详加解释,指斥它注之谬。所雠校诸本,大多标明出处。偶有不标明的,只言“一本”作何说。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各家所录卷数有所不同,但其内容没有变化。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赞誉。张与材称其注“研精覃思,钩深致远。”杜道坚谓其“得师授口诀”,“发前人所未发”(见《周易参同契发挥题词》)。《四库提要》说此书虽不及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三家注本为专门之学,然而其注取材甚博,其考核异同,较朱子尤为详备。近代学者认为其书发挥北宋以来内丹学说,释原文未免牵附之处,其雠校正误,往往有师承流派之见。但其搜罗颇广,保存了多种佚文佚本之说,其功仍不可没。然其欲以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念,使后人谬解而伪造古籍,是其始料所不及。现存明《道藏》(作九卷)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泰律篇 外篇

    共六卷,各三卷。明葛中选撰。中选字见尧,河西(今云南通海)人,充苑马卿。好谈音律,著《泰律篇》凡三卷。卷首有明万历焦竑及董应举二序。此书由字音以求合律,分专气音、专气声、直气声音定位等。其论专气音,谓

  • 元学正宗

    见《玄学正宗》。

  • 槐轩集

    十卷。清王曰高(约1673前后在世)撰。王曰高,字登孺,一字北山,号槐轩,生卒年不详。茌平(今属山东茌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为给事中,历十七年多有建白。著有《槐轩集》。是集

  • 乐全集

    四十卷。《附录》一卷。宋张方平(1007-1091)撰。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方平自号乐全居士,其集名亦称乐全,取庄子“乐全之谓得志”语。少聪颖绝伦,于书一览不忘。家贫无书,从人借三史

  • 井观琐言

    三卷。旧本题宋闽南郑瑗撰,钟人杰的《唐宋丛书》也著录为宋人郑瑗。但后世学者据书作者称明为国朝,其所评论者多明初人物,而断定此书决非宋人所作。又据弘治《八闽通志》,载有莆田人郑瑗,朱彝尊《明诗综》也载有

  • 海琼传道集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 曹月川集

    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做过霍州学正。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认为“佛氏

  • 保昌县志

    十四卷,清陈志仪纂修。陈志仪(参见《顺德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县令。旧志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进贤,析郡志为县志。六十一年(1722)县令续修,增补职官选举。乾隆十八(175

  • 辋川志

    六卷。清胡元渶撰。胡元渶,字筱碧,江西新建人。道光间陕西蓝田知县。辋川位蓝田县南峣山之口,水沦涟如车辋,故名辋谷口,即峣山口。其地两山对峙,水从北流入霸。《旧唐书·文苑·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 尔雅诂

    两卷。清徐孚吉撰。是书汇辑《尔雅》各家旧注,订正讹误、补充遗漏。对于通假、异读及谣俗语词等,皆究本溯原,以求当于古训。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经解续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