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明王齐纂修。王齐,字元修,号镜堂,河南新蔡人。出身举人,嘉靖八年(1529)任本县教谕。按齐自序曰:“雄旧无乘,予谕雄之三年,以守北泉阎公属修志。”此为雄志首创。历三月而成。时逢谢九仪来任知县,
一卷。清徐銮抚。徐銮字长和,能别古书真伪,所藏《快香堂帖》,某种出于墨迹,某种出于旧拓,皆以朱字旁注,条理秩然。说苏轼《览观帖》是宋临,米芾的《丹青引》为伪书,虽言之不甚详,其见地已与众不同,鉴古有识
五卷。清张之洞(详见《书目答问》条)撰。著有《张文襄公全集》。此书收入张文襄全集本中。同治末年潘祖荫服官京朝时,张之洞方入翰苑。潘氏好收集殷周古器,张每得必商略其事。故潘氏所得古器,之洞皆有所考订。其
二十卷。前十八卷为清王念孙著,后二卷署“引之述”,盖念孙存其子习业之说。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又作石渠),江苏高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精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乾隆四十年(177
十二种,三十六卷,附刊四种,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为曾国藩幕僚。光绪二年(1876),任驻英国参赞,后兼任驻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光绪七年(188
九十五卷。清魏源(1794-1857)撰。源字默深,法名承贯。湖南邵阳人。与龚自珍、林则徐相友善。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浙东抗英斗争。撰有《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抵抗外来侵略,强调变法。
十四卷。清张璿撰。张璿,字玉衡,宛平(今北京西南)人。官至国子监典簿。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历代太学祭祀制度和凡祀于太学的自孔子而下四配十哲及先贤先儒的言行事迹。作者意在广博,而轻于考证。子夏《易传》,
十种,七十六卷。清武亿(详见《四书考异》)撰。该丛书收《经续考异》八卷补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四书考异》一卷(翟灏撰,武亿句读考析)、《群经义证》八卷、《三礼义证》十二卷、《金石一跋》四卷《
四卷。清黄宗羲(生平详见《易学象数论》)编。此集为戴表元文选集。共四卷。清代戴表元《剡源集》传本甚少。故黄宗羲选其代表作编成此集。其中记十六篇,序三十六篇,墓志铭四篇,题后九篇。亦间有黄宗羲点评。因所
四十二卷。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命大学士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原名《字典》。其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