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通义

周易通义

二十二卷。清苏秉国撰。秉国字均甫,号蒿平,南清河(今河北清河一带)人。此书卷首有揭要15条,分别论元、贞悔、大小、往来内外上下、九六、易辞取象、彖传、大象、小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讲明著书大意。其论贞悔,谓爻辞言乎其变,变者为悔;其论大小,谓易以阳为大,阴为小;其论往来,谓凡言往来皆就上下体言,又推之彖传;其论设卦观象,谓六画之卦。上下二体,其象易穷,不得不取诸互卦;其论系辞传,天一地三节与易有大极一节,谓后来河洛先天之学皆出于此。大抵其易学不信汉学之爻辰卦气,亦不信宋学之河洛先天。山东汪文瑞为之作序,颇有称许。今存自刻本。

十四卷。清方葇如撰。方葇如字药房,淳安人。此书全部采用四书成语以证《周易》,古代本无这种体例,只不过是方葇如想标新立异而已,与经义并没有关系。《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十六卷。清庄忠棫撰。庄忠棫字中白,丹徒人。另著有《易纬通义》、《蒿庵遗集》、《静观堂文》等。此书原名《大圆通义》。作者于董仲舒之学十分倾服,欲合《周易》、《春秋》为一,仿《春秋繁露》作此书。其说易本于气,而后用春秋法以人事说明。共有八十一篇,对易经之微言大义多有阐发,但有时也不免流于谶纬。有冶城山馆刻本。

六卷。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安徽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便放弃诸生,以看地之术自谋其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详细记载过他的事迹。但《经义考》只载其《易内三图注》三卷,注释说已散佚,而不及如此书。大概遗书散失,幸而尚存此编,久后复出,朱氏未能见到。程氏认为说《易》者多以我解易,而不是以《易》解《易》,注疏虽多,易义滋混。因作所编以《易》解《易》,而通其义,故曰“通义”。首列横图、方图、图合参要旨,次为卦象和爻定辞微旨,在每卦每爻下备列错综互变诸项以贯通其义。其大旨主于明人事。其自序说,当时正是大乱,非借四圣的力量不能拯救天下。因此每发挥一义便举出当时之非,而折衷于易理之是。大多以隐约地切中明代时势而立言。至于释晋卦上九,则极力称赞封建是良法。并且说只要天地一天不变化,此法永远不可更换。立言未免迂腐怪僻。《四库全书总目》存目。

猜你喜欢

  •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 南山集

    清戴名世(1653-1713)撰。戴名世字田有,号忧庵,世居南山,后人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朝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所撰《南山集》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流露出怀念故国情调,被清

  • 拾遗记

    十卷。晋王嘉(?-约390)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东晋时著名的方士。《晋书》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不食五谷,不穿华服,清虚服气,弟子受业者数百人,都住在山洞里。后来迁居终南山,

  • 法言

    十卷。汉扬雄(前53-公元18)撰。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雄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以词赋著称于世。中年到京师,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因奇的门下吏,后被推荐给汉成帝。曾随成帝游甘泉、河东、秦岭等地,作《甘泉赋

  • 删定管子

    一卷。清方苞(1668-1749)选。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有《方望溪先生全集》。方苞认为,《管子》一书“掇拾近古之政法,其义驳辞蔓,则众法家所附缀而成。且杂

  • 冰雪堂诗

    一卷。清归真道人(生卒年不详)撰。归真道人姓陈氏,自号归真道人,正黄旗满洲人,陈芸窗之女,镶兰旗满洲内阁中书赫舍星氏巴尼浑之妻。此书前有英和、毓华所作序言,李廷均、张旭、蒋氏之女等及其子明昕所写题词。

  • 敩艺斋文存

    八卷,清邹汉勋(生卒年不详。)撰。邹汉勋字叔绩,一字绩父,湖南新化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以军功保举同知直隶州知州。三年(1853),从江忠源守安徽庐州。汉勋承其父文苏、母吴氏之教,于学无所不究

  • 身易实义

    五卷。清沈廷劢撰。沈廷劢字克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康熙中由副贡生授栾城县知县,官至商州知州。该书概以程朱为宗,凡是宋明诸儒称引程朱之说的均摭拾无遗。而对于在程朱之外别有发明的一概摒弃不录。前有自序说

  • 战国策

    三十三篇。西汉刘向(前79-前8)编次。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西汉宗室,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十二岁被任为辇郎,二十岁被擢

  • 周易何氏解

    一卷。辑佚书,魏何晏撰,清马国翰辑。何晏崇虚无,尚清谈,官至尚书。其《易》注多不足取,管辂称何晏《易》注美而多伪,甚是。今存玉函山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