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后得见陈子龙诗,于是转而学汉魏与初、盛唐诗。早年与毛先舒、张丹并有诗名,人称“南楼三子”,后与毛先舒、张丹、陆圻、柴绍炳、吴百朋、陈廷会、丁澎、孙治、虞黄昊合称“西泠十子”。其工诗亦精通词学,并擅长填词。其词学著作有《词谱》、《填词杂说》、《词学》等。本书为论词之作,即自《东江集抄》录出者。虽仅三十一节,而颇有精论。其论词很重视言情因素,强调要以情动人,认为“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乎移情。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学周柳,不得见其用情处;学苏辛,不得见其用气处。当以离处为合,皆填词者所当知也。”评判宋贤,公允精实。论清真词,颇有独到之处。他赞扬柳永的“晓风残月”,也欣赏苏轼的“大江东去”,说是“体制虽殊,读之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他高度评价李煜、李清照的词,也正是从写真情、直抒本色这一根本点着眼的。重视词的移情作用,并不意味着不讲究章法,不讲究出新,一首好词本身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他论填词结句,特别强调错综动荡,要“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动语”。他还谈到诗词曲的特点,说:“承诗名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此说可供人寻绎三种不同抒情诗体的独特风味。有《词话丛编》本。

猜你喜欢

  • 然镫纪闻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口授。何世璂(1664-1729)述。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何

  • 韵问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氏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设客问七则以畅其说。其论“东”“冬”之分,谓有唇舌之别。以唇辨之,则东部一韵多开唇出声者也;冬部一韵多撮唇出声者也。以舌辨之,则东德翁反,

  • 登坛必究

    四十卷。明王鸣鹤撰。王鸣鹤字羽卿,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史》无传,从书中序跋推断,大约为明万历年间人。出身于将门之家,少有远志。故承祖业,袭千夫长。丙戌(1586)举武进士,累功迁副总戎。王氏自己

  • 钦定周官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敕撰,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据雷熔《方苞行状》载为方苞撰,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方苞生平见《周官集注》。《钦定周官义疏》为清政府钦定《三礼义疏》之第一部。《汉志》载《周官经

  • 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

    二卷。清杜文澜(详见《平定粤匪纪略》)撰。咸丰三年(1853)二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清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天京城东沙子冈,三月,移扎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咸丰三年三月,太平

  • 子汇

    三十四卷。明周子义等辑。周子义字以方,嘉靖乙丑年进士,曾任学官。《子汇》盖其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兼摄祭酒时所编刊,为子部书汇编。首儒家:收《鬻子》逢行珪注、《晏子春秋》、《孔丛子》、《贾子新书》、《新语》

  • 尚书主意传心录

    十二卷。明钟庚阳撰。钟庚阳字长卿,浙江嘉兴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本书前有王樵的序,后有王肯堂的跋,分为《虞书》二卷、《夏书》一卷、《商书》二卷、《周书》七卷。本书分节进行解说,每节又分段分截

  • 五代会要

    三十卷。五代王溥(详见《唐会要》)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

  • 平原县志

    ①二卷。明刘思诚修,高知止纂。刘思诚字克实,号定宇,直隶山海卫人,万历元年(1573)乡荐,十五年(1587)任平原县知县。任满升济南府同知。高知止字明甫,邑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阳曲知县

  • 春秋左氏古义辑说长编残本

    三卷。清王绳生撰。绳生里贯、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已经残缺,今仅存第一卷至第三卷,所释仅限于隐公。体例大体上先录《左传》原文,而以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附注于下。然后掇拾周秦以来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