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欧氏几何

增修欧氏几何

五卷,附四卷。清曹汝英(生卒年不详)撰。曹汝英,字粲三,广东番禺(今番禹)人。著有《直方大斋数学上编》十四卷(1903),《直方大斋数学上编附卷》二卷(1904),《直方大斋数学中编》四卷(1907),《算学杂识》十卷(1898),《普通数学教科书》六册(1906)。《增修欧氏几何》为介绍西方几何学的普及读物,此书五卷即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五卷内容。在卷一的开头有一段文字,似为全书前言,曹汝英谈及增修之目的:“欧氏之书,既论各种之形兼言数理,则一切度皆赅无矣。然欧氏所论数理,词旨幽深,非初学者所当务急。故泰西学生之习欧几里得者,止习前六卷〔第五卷亦有不习者〕及第十一卷而已。其余各卷所论者姑舍,是又因书中间有奥晦之词,且不能容括今日新理,故又增修之,以期利便初学,意至善也。今不揣简陋,师其法,以辑引编,题曰《增修欧氏几何》。”在书中,曹汝英增加了大量“原书未有之题”,同时还对其作必要的删节。对于原书的“界说”、“公论”均作了改动。如直线界说:“诸点所引之方向处处相同,则所成之线为直线”;平面界说:“面内任取两点,若以两点为界之直线恒贴面上,则此面为平面。”徐光启、利玛窦的译本的平面界说为:“平面二面平在界之内”,显然不及曹汝英的界说通俗易懂。还有曹汝英的圆的界说:“圆为平面形,以一线为界,自界到圆之中处作直线俱等。”圆径与半径界说:“过圆心作直线两端抵周者为圆径,自圆心至圆周之直线为半径。”平行线界说:“两直线同在平面内将两端引长至无穷不相离亦不相遇为平行线”。从以上所引卷一的部分界说可知曹汝英为了利便初学,对原界说作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不少解释性的语言。在徐、利译本中有“公论”十九条,而曹汝英本只有公理十二条,他说:“据徐译本,本应有公理十九条,唯后七条近日西国几何教科书皆删去不读,故此编亦止列十二条。”对徐、利译本的文字叙述加以改动,变为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叙述。《增修欧氏几何》中引用的符号有:“=”,“∥”、“L”(直角)、“∠”(角)、“⊥”(加)、“”(减)、“”(平行四边形)……,但字母未引用,仍以甲、乙、丙、……子、丑……代替。另一重大改动是将书中原来的题目分为:“一为求作之题,名曰法题;一为求证之题,名曰理题”,“然无论何种题,皆同一体裁,知其体裁,则作几何题时自不忙乱。”曹汝英对原书的增修主要是在附卷中,他所增之题,虽然绝大多数为西方初等几何书中所有者,但对中国人却是新颖的内容。如附卷一第一款“反求法”(即逆推法):“若将题目所求之事权作已知,反推题目所设之事,或推前之所学有何义理,与所设之事相关,则名曰反求。当反求时或须征引旧题或须作图,必谨记之。俟推得所设之事,或推得相关之理,乃反其次序,而顺列之,即得正求之法。”曹汝英认为:“反求法虽不能谓之定法,然法题往往可用此法求之,亦聊胜于无法也。”并列举理、法各一题说明反求法的应用。当代中算史家李迪认为:“这是首次在中国的数学文献上见到的有关逆推法的详细文字记载。”在附卷三第十题是“西姆松线”:“圆内有切界三边形,若于圆界上任取一点作垂线与三边正交,或与三边引长正交,则三垂线之端必同居一直线内。”在证完此题后曹汝英加注:“上圆戊庚线,西人称为子点至甲乙丙形之鲜氏线,此题乃鲜姆逊所立,因以其名名此线也。”附卷四第五题是著名的“九点圆”问题:“三角形从三角至对边各作垂线相交于正心点,次将正心点至三角之线各两平分之,则所分三点及三垂线之端并原三角形各边中点必同居一圆之界。”在附卷一第九款和附卷三第五款专门讨论轨迹问题,在说明轨迹内容的基础上曹汝英给出了轨迹定义:“无论直线曲线,若线内诸点恒与所设情节相符,而线外之点皆不相符者,购此线名‘点之公界线’。”“求公界线之题,大率分(甲)(乙)两级作之”,先按条件作出“公界线何在”,再证“公界线内无论何点皆与所设情节相符”。以上所引用诸项,均系首次见于中文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在卷五第三定义后曹汝英解释了“几何”,他认为:“几何二字有两解,其一即若干之谓,此人人知者;其一乃任何度之谓,此则稍不易明者”。对著名的第五公设他认为:“此条公理,后人皆以为非极浅显,益尚有更浅之法可证其必相遇也。故学者暂可不相会之”。实际上这是独立不可证明的,欧氏几何正是以这条公理为特征。亦可知曹汝英尚不知非欧几何已经出现。对《增修欧氏几何》作出深入研究的是当代中算史家李迪的《曹汝英〈增修欧氏几何〉初论》(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李迪认为:“《增修欧氏几何》一书,尽管内容是很浅显的初等平面几何学,可是却包括了不少对当时中国来说是很新颖的问题和思想,在《几何原本》研究史上应适当提及。总的来看,曹汝英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值得肯定。”《增修欧氏几何》的版本有清刻朱印本六册本。

猜你喜欢

  • 续百川学海

    一百零四种,一百一十七卷。明吴永编辑。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自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行世后,颇为学界推重,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而辑为续编。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共十二册,主要有:

  • 松陵集

    十卷。唐皮日休(约834-约883)、陆龟蒙(?-约881)等唱和之诗。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

  • 类编草堂诗余

    四卷。未著编辑者名氏,旧传为南宋人所编。据考,王楙《野客丛书》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丛书》作于南宋庆元间,则本书应在此前。词家所谓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即从本书开始;后来

  • 平斋词

    一卷。宋洪咨夔(1176-1236)撰。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于潜(浙江临安,今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成都通判、监察御史、端明殿学士。《宋史》有传。著有《平斋文集》等。本书由明末藏书

  • 重修蒲圻县志

    十五卷,清王云翔修,李日瑚纂。王云翔,江西新淦人,进士,官蒲圻知县。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张圻隆等续修,成书俱在。王云翔莅任时,又历六十余年未修。民俗更改,赋役变迁,山川疆域之界限,人物艺文之代兴

  • 公羊穀梁异同合评

    四卷。清沈赤然撰。赤然字韫山,号梅村,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乾隆时举人,官丰润县知县。著有《寒夜丛谈》、《寄傲轩随笔》、《五硕斋诗文钞》及该书行于世。该书前有清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作者自序,知撰

  • 子刘子行状

    二卷。清黄宗羲(详见《黄梨洲年谱》)撰。此书记明末著名哲学家刘宗周(1578-1645)事迹。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南明亡后,绝食而死。因讲学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 粤滇纪略

    八卷。清无锡九峰居士撰。作者生平不详。是书前有弁言,记事起自顺治三年(1646年),永历帝在粤东即位,止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收复云南,永历帝被执,凡十四年。纪年兼采南明、清朝年号,每年分

  • 说学斋稿

    不分卷。明危素(1303-1372)撰。危素为明初诗文作家。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少通五经,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元亡,徙南京。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

  • 霞外诗集

    十卷。元马臻撰。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道士。生卒年不详。此集有仇运序称其:“隐约西湖之滨,士大夫慕与之交,不过习清虚,谈淡泊,无一言及势力声利。”《四库全书总目》评曰:“集中铺张富贵者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