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六典
三十卷。即《唐六典》,日本近卫本、广池本均作此名,三秦出版社据广池本于1991年出版影印本。
三十卷。即《唐六典》,日本近卫本、广池本均作此名,三秦出版社据广池本于1991年出版影印本。
四卷。《续编》二卷。《河庄诗钞》一卷。《新坡土风》一卷。清陈鳣(1753-1817)撰。陈鳣,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浙江省海宁人。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嘉庆元年(1798)举人。陈鳣藏书
① 二卷。清陈祖范(详见《经咫》)撰。是书乃祖范札记考证事物立名的取义,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辑录前人诸书的文段,以备查寻阅读。全书多摘取收录众人的论述观点,不加评论,罗列堆积。后因其门生弟子互相转抄
一卷。明项穆撰。项穆生卒年不详。王稚登为其作小传,称其初名德枝,郡大夫徐公改其名为项纯。后又更名为项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项穆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元汴之子。项元汴是鉴藏书画的名家,名甲
六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
二卷。廖平撰。有《尚书今文新义》一卷,详见“《尚书今文新义》条”。《今古学考》是廖平治经学的奠基之作。廖氏经学六变之初,始于《今古学考》,因此该书持论最为平正。全书大旨以《礼记·王制》一篇为根据,主《
不分卷。清张之洞撰。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著名目录学家。同治二年(1863)一甲三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卒后,谥文襄。该书为其督学四川时,令其幕
六卷。邹期桢撰。其生卒年不详。期桢字公宁。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万历中诸生。曾与吴桂森俱从著名学者高攀龙受业,时称为两素衣先生。除《尚书揆一》外,尚有《读尚书六要》之作,为其孙邹升所述。《尚
十卷。清袁昶(1846-1900)撰。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清末大臣。戊戌政变时,曾向慈禧密告康有为。经徐用仪保荐,任太常侍卿、总理衙门行走。义和团起义时,他三次上疏,力主
一千八百六十卷。又称《通志堂九经解》、《通志堂汇刻经解》。清纳兰性德(1654——1685)刻。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诗人、经学家。十六岁中进士,授乾清
一卷。清秦朝釪(生卒不详)撰。秦朝釪,字大樽,号岵斋。江苏金匮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由礼部郎中出为楚雄知府。工诗,尤善古文。《消寒诗话》于论古今人诗外。时述自己经历、创作及所闻、所见。宛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