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讲义

大学讲义

萧隐公撰。隐公原名炎,后称隐公,广东梅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隐公与同人在北京法源寺讲《大学》,因操方言,听众不多,乃著此书。卷首附开讲通告,有恽毓鼎序文以及隐公的自序。大意以为《大学》之道一句,总挈全部。下三句申发阐明学道之所在。正文在明明德,二个明字有人事与天然之别。程朱补释“格物致知”之义,是以《大学》为始教,必使天下之物,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极。此属于安而后能虑,知止而后有定,而后能静,能安。又以为欲明明德,合格物别无可由之路,欲格物舍慎独别无可入之门。全部引申譬喻,曲畅旁通,皆阐发格物的功效。还以为意、知、物三者不可分离,缺一不可。全书议多创辟,恽序称其深造自得,于《大学》特真契圣源。该书有民国元年(1912)排印本。

一卷。清苪城撰。城字岩尹,江苏溧阳(今江苏溧阳)人。是书无序例,大旨全宗朱子《章句》。又《章句》一书,诂义虽精,然间有过简之处与不相连接之处,苪城于是撰此书以便体会周洽。是书分章分节逐步解说,每章有总释,每节有分释,也有合数节总释的,如正心修身两章,有总旨,又有正修的全旨,修齐的全旨,齐治的全旨,治平的全旨。无非欲使一节之中,句句通贯,一章之中,节节通贯。合而观之,则全书无不通贯,不为钩深索隐,达意而止。是书全依朱注,不敢稍违,且多涉及章法字法。是书尚有原本。该书有光绪七年(1881)平陵书院重刊本。

① 一卷。清朱用纯(1617-1688)撰。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清理学家。其学恪守程朱,专倡主敬。所著《治家格言》(也名《朱子家训》),清中叶后传播甚广。还有《大学中庸讲义》、《柏庐外集》等。是书为与门人弟子讲究而作,意在切实可行。对经旨与朱注,俱体会至微。如谓欲读《大学》,须先识《大学》。章句说大学乃大人之学。朱子恐人误为有位者说,故云大人乃对小子之学而言。谓格物致知,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于万物中,实不外一人之心,理在物亦在心,所谓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也。谓为己为人即诚与伪,而此心诚伪之分,见于事则为义利,在人品则为君子小人,在治道则为王霸之异。谓新字不但去其旧染之污为新,虽旧污既去必逐日有一番振刷精神,便逐日有一番鲜新气象。谓自欺关头,断开不得。初间自欺,犹不能安,及因循惯,必且认欺为慊。不明之人,不叫做欺,知之而故昧之者叫做欺。不明之害小,自欺之害大。如此之类,说理极透。而所以提醒学者,尤为警切。是书有康熙间刊本。② 一卷。清李文炤撰。文炤,字元朗,号恒齐,湖南善化人。康熙举人,主讲岳麓学院数年。著有《周易拾遗》、《周礼集传》、《春秋集传》、《太极通书拾遗后录》、《西铭拾遗后录》、《正蒙集解》、《家礼拾遗》。是书为其掌教岳麓时所作。前有自序,认为《大学》一书,古本舛误,程子加以考定,朱子定为经一章、传一章。然格物致知之说,后儒众说纷纭,越远越失其真。偶于《说郛》内,得石经大学一帙,才知所先后,知道止知本为格致之义,既无缺佚,也无衍文。朱子考定时,南北之书未统一,无从得此本而折衷。读《章句》、《或问》者,不妨并存此书,相互参稽。八章之后,又作《石经大学辨论》一篇为问答,以申其说。《考大学》,本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现刻《十三经注疏》中,条理脉络,极为分明。该书有道光三十年(1850)刊本。

猜你喜欢

  • 神农本草

    见《神农本草经》。

  • 张小山小令

    二卷。元张可久(1270?-1348?)撰。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待考。尝仕为路史,转首领官。亦官桐庐典史。工散曲。著有散曲集《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等

  • 浦城县志

    十三卷,清李藩修,林鸿等纂。李藩,曾任浦城县知县。浦城有志始于明成化。板本无存。后再修于万历三十七年黎民范。三修于顺治七年李葆贞。李藩任县令后,热心修志事。采众说,摭遗事,广为搜讨,又纂成此书。乾隆八

  • 松江府续志

    四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博润修,姚光发等纂。博润,满洲正黄旗人。翻译生员,光绪四年(1876)知事松江府。此志续嘉庆宋志而作,其纲目略依前志。此志有踵续前志者,如疆域志则补其未备,正其错误,秩官选举

  • 祚翰吟庵经学谭

    一卷。近人常赞春撰。赞春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论述了自汉以来,儒学的发展变化。共分为七个阶段,并概括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弊病。谓汉代重师承,其弊是“拘”;魏晋至唐,谈玄之风间杂异议,其弊是“杂”;

  • 宝峰集

    二卷。宋赵偕(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赵偕,字子永,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赵偕乃宋之宗室,宋亡不仕,隐于大宝山东麓,学者称“宝峰先生”。著有《宝峰集》。此集为其外孙顾恭所编,分上、下二卷,后在兵火

  • 六书释义

    二卷。近代李天根撰。李氏生平,参见《说文部首略注》。全书分总论、分论、结论三大节。首为总论,述六书名称次第及诸家之论六书,以及转声通假。次为分论,释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末为结论,总述己

  • 孟东野集

    十卷。唐孟郊(751-814)撰。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曾两次应进士举,均落第。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后授为溧阳县尉,在任时终日吟诗,吏事多

  • 丙辰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五十九岁(乾隆六十一年丙辰)而成的另一本札记。体例与作者《乙卯札记》略同,内容涉及文史事迹等,泛论文史,观点仍与作者《文史通义》大同小异,但书内条目与《文史通义》及另外一些

  • 百将传

    一百卷。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张预字公立,东光(今属河北)人。翟安道字居仁,安阳(今属河南)人。二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其书采集历史上的名将一百人,远自周初的太公望,近至五代的刘鄩,一一为之作传,每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