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王季同(1874-1947)撰。王季同,原名王季锴,字小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元李冶《测圆海镜》卷首的“圆城图式”给出了通、边、底、黄广、黄长、高、平、大差、小差、皇极、太虚、明、之十三率
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
十二卷。清包仪(生卒年不详)撰。包仪字羽修,河北邢台人。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听说有《皇极经世》而没有途径得到此书。从顺治辛卯到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才从王可南家得此书。到江宁后,寄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
五卷。明高启(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
六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今属山东)人。其生平见《鸡肋集》(辞目)。是集又名《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琴
八卷。元萧(1241-1318)撰。字维斗。奉元(今属陕西)人。累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元史》本传称其:“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卒后诗文多佚。顺帝至正四年
三十卷。东汉时王充(27-100年)所撰。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自幼好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一度受学于班彪,中年在县、郡皆任功曹小吏,入州为从事、治中诸官。晚年罢州
二卷。清郝应第纂修,郝应第字维三,河北新乐县人。出身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来任太谷县知县,按太谷县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县令乔允升。至顺治九年(1652)知县戴可进莅任后,叹乔允升本
八卷。明方豪撰。方豪生平见《断碑集》条。是集共八卷,前六卷为文,后二卷为诗。方豪当时颇有名气,但诗文成就并不很高。《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豪与郑善夫友善,集中有《祭继之文》,叙交情极为笃挚。而诗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