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宣和博古图

宣和博古图

三十卷。宋王黼(1079-1126)撰。王黼,字将明,祥符(今河南开封县)人。崇宁年间进士,多智,善谗佞逢迎,由宰相何执中荐为校书郎。蔡京复相,黼效过大力,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后不久,又上疏皇帝陈蔡京二十大罪状。宣和二年(1120),代蔡京执政,伪装顺应民心,一反蔡京行为,四方称为“贤相”,实际上大肆搜括民脂民膏,中饱私囊。黼曾主持宋金交涉,出巨款赎回燕京(今北京市)等五、六座空城,反而夸功奏凯,升为少傅,被时人称为六贼之一。钦宗即位,黼被流放,行至东京(今河南开封市)附近的雍丘县(今河南杞县)村中被杀死。著有《宣和博古图》一书。清代学者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宣和博古图》为王楚撰。清代学者钱曾《读书敏求记》认为《宣和博古图》的作者是王黼,“楚”字为传写之误。《四库全书》肯定了钱曾的考证。《宣和博古图》主要记载了从商到唐的鼎、尊、彝、卣、瓶、壶、爵、敦、钟、鉴等各种古器物,凡五十九种,八百三十多件。卷一至卷五,记载商到唐的各种鼎;卷六至卷七,主要记载商、周的各种尊、罍;卷八,主要记载商、周的各种彝;卷九至卷十一,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卣;卷十二至卷十三,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瓶、壶;卷十四,主要记载商爵;卷十五,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觚、斝;卷十六至卷十七,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敦、斗等;卷十八,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甗、豆等;卷十九,主要记载商、周、汉的各种鬲、盉等;卷二十至卷二十一,主要记载从周至唐的各种匜、鬲等;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主要记载从周至六朝的各种钟;卷二十六,主要记载从周至汉的各种磬、錞等;卷二十七,主要记载从周至唐的各种托辕、弩机等;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主要记载从汉至唐的各种鉴等。是书在比较重要的古器物种之前均有一篇总说。每一件古器物,均画有图形,多数在图形左面均有文字说明,记述其款识,甚至有的记述其高度、深度、口径、容量、重量、文饰、所用材料、铭文字数等等,对器物上的所有铭文,皆用今文释之。对古器物搜集的较多较全,可以使后世读者“识三代鼎彝之制,款识之文”。现存明嘉靖七年蒋飏刊本、万历戊子泊如斋刊本、万历三十一年吴公宏本、振绮堂元刻《博古图》三十卷、蒋飏翻刻元至大重修阔板本、乾隆天都黄氏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附记

    五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该书是作者考订《春秋》之作,对《春秋》中的文字训诂,以及经义都有所阐发。该书有传抄本,卷首有清嘉庆辛酉(1801)六月朔作者自题。

  • 四言史征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 御制劝善要言

    二卷。清世祖撰。清世祖即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此书大都是从诸家经典、成语中摘录的所谓“劝善格言”,尤其以宋代的《太上感应灵篇》中所摘的语句居多,共二百六十六条,如“勿以小善不足以为福而

  • 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

    各一卷。明曹端撰,其生卒年不详。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

  • 女孝经

    一卷。唐郑氏(生卒年不详)撰。郑氏为朝散郎侯莫陈邈(侯莫陈三字为复姓)之妻。前载进书表,称侄女策为永王妃,因作此以戒。《唐书·艺文志》不载,《宋史·艺文志》始载之,《宣和画谱》载,孟昶时有石恪画《女孝

  •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

  • 闰八月考

    三卷。王锡祺编。王锡祺,清光绪年间南清河龚稚推步,辑有《小方壶斋丛书》、《小方壶斋丛抄》、《小方壶斋舆地丛抄》及《补编》、《再补编》,详见地理类著录。《闰八月考》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

  • 春秋大义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

  • 丁氏声鉴

    一卷。清丁显撰。显字问渔,陕西山阳人。是书因李汝珍《音鉴》而作。其大旨则遵李书二十二字,区别唇舌腭齿喉为九声,并三十六母为二十一母:曰见、溪(群)、疑,属腭声;曰端、透(定)、泥,属舌头声;曰帮、滂(

  • 四书说略

    四卷。清王筠撰。王筠字菉友,山东安邱(今山东安丘)人。官山东宁乡知县。是书《大学》一卷、《论语》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一卷。前有自序,言“当年所读先儒之说遗忘殆尽,独存一己之私见。即其不背朱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