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训纂

小尔雅训纂

六卷。清宋翔凤撰。宋翔凤(1779-1860)字于庭,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常州学派代表学者。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通训诂名物,然治学杂采谶纬,为人所讥。所著尚有《周易考异》、《论语郑注》、《尔雅释服》、《过庭录》等。宋氏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月自序云:“今之为康成学者,恒谤讥此书,以为不合郑君,同乎俗说。然还案《诗》、《礼》,乃郑君之改易古文,非《小尔雅》之偭违经义,据其后以疑其前,明者之所不取也。汉之经师咸有家法,唯有小学义在博通,就今所传杨子云、刘成国、张稚让诸家之作,多资旁采,鲜获所宗,比之墨守,殊有殊途。至于此书则依循古文,罕见凌杂,隐括以就,源流合一,故中垒之《录》、兰台之《志》,入于《孝经》一家,而不从小学之例,斯足以宝贵者矣。”宋氏持论与胡承珙氏同。是书卷一至卷五博取《诗》毛传郑笺,及贾逵、马融、郑玄、王肃等诸经逸注,疏通证明《小尔雅》之说,颇多精意。卷六内容有二:据《汉书·艺文志》等书记载,详细考证《小尔雅》的性质及其撰作者注释者诸问题;从《一切经音义》、《文选》注、《后汉书》注等书中辑录《小尔雅》佚文多条。《小尔雅训纂》成于黔中,与其他《小尔雅》注本似无缘相谋,然其书考辨翔实,注释确当,引证丰赡,成就不在胡承珙《义证》之下。唯于习见或难通之词,往往略去或阙疑,使读者颇感不便;且作者自信太过,时或擅改原文,如《广诂》:“攻、为、话、相、旬、宰、营、匠,治也。”宋氏改“话”为“諙”,殊无根据。是书有浮溪精舍本、《续经解》本、潮州郑氏刻《龙溪精舍丛书》本、广雅书局校刻本等。

猜你喜欢

  • 畿辅方言志

    一卷。清王树楠撰。王氏生平见“广雅补疏”。是书搜辑古方言词二百六十三条,以《方言》及郭璞所载北方话方言词为主要根据,复引群书及畿辅(今河北)方言加以疏证。搜辑清代方言词四十七条,据郝氏《尔雅义疏》、王

  • 鄱阳集

    ①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

  • 茹蘖闲房诗存

    一卷。清陈勤撰。附《画纱室吟稿》一卷。陈符莹(生卒年不详)撰。陈勤,字辛农,号拙存,江苏甘泉(今扬州)人,符大受之妻。清代诗人。早寡。符萤,符大受之妹。所著《画纱室吟稿》与其嫂氏《茹蘖闲房诗存》合刻为

  • 四书解细论

    不分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江西万载(今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是书因辛廷芝《四书解》而作。廷芝号畹堂,与荣陛同邑友好。廷芝把所著《四书解》寄荣陛商榷。荣陛因为此书。曰细论,乃

  • 易学古今正义

    十二卷。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湖北天门)人。自黄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代用王弼易注作《正义》,《易》便用王弼之本。宋代晁说之、吕祖谦诸家始倡为复古之说,互有考订,但也有同异。至朱熹《本义》,才定

  • 淄川县志

    八卷。清张嵋修,唐梦赉纂。张嵋字石年,仁和(今杭州)人,贡监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淄川县知县。唐梦赉详见康熙《济南府志》。康熙初年,邑人司寇高珩,因病居家,恐邑志阙失,乃邀唐梦赉及毕际有、袁藩

  • 郑征君行述

    清郑知同撰。知同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所述为其父郑珍(1806-1864)事迹。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曾任古州、镇远、荔波训导,后征为知县,分发江苏,未行而卒。

  • 晁氏客语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生平事迹详见《儒言》。平生喜好读书,杂论经史百家,兼及朝野见闻,随笔札记,以成此书。此书

  • 华延年室题跋

    三卷。清傅以礼撰。傅以礼,生卒不详,原籍河北大兴,后寄居浙江山阴(今绍兴),为清末著名的文献学家。作者对明亡后的南明政权极为重视,曾拟编纂一部《明史续编》,而此目收录明末清初典籍为数甚多。有清宣统中大

  • 删定荀子

    不分卷。清方苞(见《周官集注》条)撰。苞以为荀子述先王之礼教,而文义混杂语言冗长,因删其繁辞;也有删全篇的,如《成相》、《致仕》、《强国》、《赋篇》共四篇;删其章节的,几乎每篇都有。孔子删《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