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论篇

尚论篇

八卷。清喻昌(1585-1664)撰。此书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喻氏中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贡生被选入京,但无所成就。后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研读医书,习内养法,善奕,兼好医学,游于南昌、靖安、常熟等地,医名卓著,冠绝一时,与张路玉、吴谦并称为清初三大家。由于医道精湛,所至活人,治病尤其同情穷人,其事迹流传颇多。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等。喻氏在学术上首先倡导伤寒三纲学说,主张错简重订。喻氏是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医家之一,其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宗方有执,但较方氏更有发展。喻氏以“法”作为划分《伤寒论》条文的重要标准之一。所倡导的三纲学说颇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其论述温病,强调存阴,对温病学的发展,亦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提出秋燥论。其对燥之论述,从其邪气生成、邪病性质、致病特点等一一加以论述,创制清燥救肺汤,这一治疗原则和创立方剂,影响十分久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再次提出大气论,辨析胸中阳气的主要作用,用药长于辛温通阳。最后对医案学的发展亦有重要的贡献。强调辨证施治,注重科学,医疗作风严谨。喻氏的临床经验亦十分丰富,治痢用活人败麦散以逆流挽舟,治关格用进退黄连汤升降阴阳等,深受后人崇拜,名噪一时。此书分前后二篇,前篇初刻于顺治五年(1648),本为八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江西黎川陈氏重刻时,将八卷合并为四卷,又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与前共为八卷。全书约七万余字。简称为《尚论篇》。前四卷主要论述伤寒六经证治大法。卷一包括三篇,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论述太阳病;卷二为阳明篇,包括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篇;卷三论述少阳病;卷四论述三阴病,包括立太阴、少阴、厥阴三篇;三阳经末附合病、坏病、并病,三阴经末附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内容。卷首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次为“尚论王叔和编次之失”,再次为“辨林亿、成无己校注之失”等。喻氏认为仲景原书“甚平易明白,本无深僻,但至王叔和杂以己意,遂使客反胜主”。其后,林亿、成无己校正、诠注都过于尊信王叔和的编次,将“平脉法”二卷之序例置于开篇,实际违背了仲景原意。同时,喻氏认为林亿、成无己注释的错误“十居六、七”(喻昌《尚论篇》卷首有“驳林、成之失”。语)后四卷中前两卷论述温病,后两卷论《伤寒论》诸方。喻氏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宗方有执,编撰本书亦参考方氏《伤寒论条辨》,但编次与方氏不同,内容有所补正,观点有所发展。对《伤寒论》强调错简重订,其划分调整的方法,与方氏大体相同,尤其在太阳篇中,与方氏的分类完全一样。喻氏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热为四季主病大纲,四季之中,又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则以太阳为纲,太阳经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称之“三纲鼎立”。在具体归纳条文时,喻氏十分重视“法”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划分《伤寒论》条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喻氏论六经病时,均于每经之前述其证治大意。同时又以为目,分列条文,加以注释。在病因上,明确地把伤寒与温病区别开来,并将混入伤寒之中的温热条逐一拣出,另立专篇论述。其论述温病,强调存阴,对温病学的发展亦起到了促进作用。全书论述详明,纲目清晰,对后世论治伤寒者颇有影响,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后人对其批评林亿、成无己及其三纲学说亦有异议,其学术上有一定的泥古倾向。《四库全书总目》为此评称:“夫儒者著书尚相祖述,医家融会旧论,何可遽非?况起龙所评方氏则有言皆是,喻氏则落笔即非,亦未免先存成见,有意吹毛,殆门户之见,别有所取,未可据为定论。”评论比较公允。有康熙间原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校经山房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体注大全合参

    四卷。清周炽(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周炽字旦林,铜陵(今安徽铜陵)人。该书撰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分四卷。卷一为隐公至庄公,卷二为闵公至文公,卷三为宣公至襄公,卷四为昭公至哀公。另有凡例二则

  • 性理字训

    一卷。旧本题宋程端蒙(生卒年不详)撰、程若庸(生卒年不详)补辑。端蒙字正思,德兴(今江西省德兴县)人,朱熹门人,淳熙七年(1180)乡贡,补太学生,后以对策不合去,不复应举。著有《毓蒙明训》。若庸字达

  • 清江诗集

    十卷。《文集》三十一卷。明贝琼(1314-1378)撰。贝琼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元末领乡荐,随后退居殳山。明洪武三年(1370)征修《元史》,洪武六年(1373)以荐除国子监

  • 经锄堂经说

    一卷。没有撰者姓名。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疑为张维屏所撰。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篇中有“余尝自龙坪至黄梅”语,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书中只有文章五篇,都是解说《禹贡》的。其说彭蠡,据《史记·封禅书》

  • 重校方言

    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卢文弨校。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年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原名嗣宗。浙江余姚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

  • 校注字鉴

    五卷。清方成珪(生卒年不详)撰。成珪字国宪,号雪斋,瑞安(今属浙江)人。嘉庆戊辰(1809年)举人,历官海宁州学正,宁波府教授。精小学,尤嗜校雠古籍。是书系考订元李文仲《字鉴》之作。参照钱馥校本,每字

  • 广字义

    三卷。清代黄叔璥撰。黄叔璥见《南征记程》条。此书是作者把宋陈普《字义》(计一百五十三字)及清代孙承泽的增订《字义》、程达的《原字训》汇为一书,《广字义》意思是在《字义》一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

  • 唐韵考

    五卷。清纪容舒撰。纪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通音律,尤精古韵。尚著《玉台新咏考异》、《杜律疏》等。孙愐《唐韵》久佚,北宋雍熙三年(

  • 盈川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

  •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三卷。元代释德然(生卒年不详)撰。《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为语录体佛书。“松隐”是金陵宝华山慧居寺沙门释真义的字,俗姓曹。江都人(今地不详)。真义自幼聪颖,稍长就博知求大义,令塾师惊异,“年近弱冠颇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