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赋微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学部聘,任编纂。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参政院参政等职,拒绝袁世凯称帝策划“筹安会”遣使笼络。参与纂修《清史稿》,著作甚丰,有《周易费氏学》、《诗毛氏学》、《庄子故》、《屈赋微》等,尚有未刊稿《尚书谊诂》等,总计十八种三百余卷。《屈赋微》为研究《楚辞》专著。卷首有马氏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所释屈原诗作分上、下卷,上卷:《离骚》、《九歌》、《天问》,下卷:《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从汪瑗之说,认为《九歌·礼魂》为前十篇乱辞,不计篇数,故亦合《汉书·艺文志》二十五篇之数。每篇作品有释题,正文部分,一句或数句加以注释,引各家之说,皆标明之,以“其昶按”自立新说。韵字引各家之说皆注音,以《说文》为基础,间采他家之说。本书特点:一、突出屈原爱国思想。除在自序中加以赞述外,在释文中亦紧绕这一中心。《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马氏释:“同姓之臣,义无可去,死国之志,已定于此。”可谓马氏抓住了屈原诗作的主旨,较之忠君之说,或忠君爱国之说,更有准确性。二、广征博引,折衷己意,而立新说。本书所引由王逸起至清代计四十六家之说。引各家之说并非罗列,而是加以整理、归纳、引发。如对《离骚》“三后”之说,放弃王、朱解说,从汪瑗、王夫之、戴震等人说法,认为是楚之三后,而戴震只提出三后之名,并未说明理由。马氏引发云:“熊绎为楚始封君,若敖、蚡冒为楚人之所常诵,三后当指此。将溯皇舆之启,故述先君以戒后王。”此注使“三后”之解更为合理切情。有时自立新说,如释《惜诵》题义,引《说文》认为是“惜诵犹痛陈也,”有理有据,多为后世采纳。三、注重作品篇章结构的分析。如将《涉江》分为四段,并以“以上途中所历”,“以上贬所”,“以上引义命自安”,“以上概世”加以括意。这种简要而较准确的概括,基本揭示了诗作的层次及其关系,有益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此书颇被推崇,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称:“凡古今释屈文重要可采者,大抵略遍。由博而反之于约,可谓清代说屈赋之殿。”此书也有求新求曲而失色之处。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依阊阖而望予”将“望予”解为:“言(屈原)欲令帝阍依门覗望,以待己之至。”虽于文义可通,但抹去了帝阍冷漠以对的情趣,反不如王逸之注优。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合肥李国松刊《集虚草堂丛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

猜你喜欢

  • 续纂山阳县志

    十六卷。邱沅、王元章修,段朝纲等纂。邱沅、王元章,民国十年左右曾先后任淮安知事。段朝纲,字笏林,号椿花阁、蔗湖退叟,邑人,廪贡生,曾任海州学正。著有《邵氏姓解辨误》、《徐节孝先生年谱》、《张力臣先生年

  • 北海集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

  • 读书杂志

    八十二卷。清王念孙撰。王念孙生平见“广雅疏证”。此书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等九种书的文字讹误详加校勘,于音训异同及句读错乱

  • 北墅绪言

    五卷。清陆次云(约1662前后在世)撰。陆次云生平详见《澄江集》辞目。此集共五卷,均为杂文。集中所作多为俳谐,游戏之作。盖与尤侗《西堂杂俎》相近似。世俗称之为“才子之文”。文学价值不高。《四库全书总目

  • 朱子年谱

    一卷。宋袁仲晦撰。朱熹年谱,历来所作甚多。本谱卷首有朱熹后裔朱怀庆序,称《朱子年谱》各本不同,因订正重刊。然校以清王懋袪本,此本亦多阙漏。《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 周易象义

    四卷。明唐鹤征(1538-1619)撰。鹤征号凝庵,江苏武进人。唐顺之之子。少承庭训,于九流百家,天文地理、稗官野史,无不究极,尤归心于老庄。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迹附见《明史·

  • 说唐

    见《说唐演义全传》。

  • 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

  • 西山日记

    一卷。明丁元荐(1563-1628)撰。丁元荐,初学于许孚远,性慷慨而负气节,官尚宝司少卿。著有《西山日记》二卷。这部书收录从洪武年迄万历年间朝野事迹。内容以英断、相业、延揽、才略、深心、名将、循良、

  • 本草经疏

    见《神农本草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