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庵集
五卷。清冯苏(约1673年前后在世)撰。冯苏字再来,号蒿庵,临海(江苏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在云南为官时,被吴三桂所拘。后官至刑部右侍郎。著作很多,有《南中集》、《嵩庵集》、《诏石园稿》、《滇考》。是集凡五卷,为其外孙洪承泽所刻。所收古今体诗共三百八十多首。今观其集,编次漫散不全,盖其诗已多散佚之故。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书著录。
五卷。清冯苏(约1673年前后在世)撰。冯苏字再来,号蒿庵,临海(江苏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在云南为官时,被吴三桂所拘。后官至刑部右侍郎。著作很多,有《南中集》、《嵩庵集》、《诏石园稿》、《滇考》。是集凡五卷,为其外孙洪承泽所刻。所收古今体诗共三百八十多首。今观其集,编次漫散不全,盖其诗已多散佚之故。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书著录。
四卷。劳经原撰。劳经原,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浙江仁和人。子格,长于考证、校雠之学。府兵制自西魏、北周、隋之世,陆续增补设置,至唐初始臻完备。但两《唐书》所载均不详确,设府数目说法不一。劳经原鉴于此种状况
一卷。作者不详。记宋吕颐浩事迹。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谥忠穆,高宗朝宰相。本书每条必曰“公于某事”云云。当为其后人所述。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
见《春秋列国志传》。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
十八卷。清张庚(详见《通鉴纲目释地纠缪》)撰。四种为《古诗十九首解》二卷、《国朝画征录》二卷续录二卷、《通鉴纲目释地补注》六卷、《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其中《国朝画征录》记载清代画家,述其宗派渊源,
十四卷。明瞿汝稷(约1596前后在世)撰。瞿汝稷,字元立,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礼部侍郎瞿景淳子。好学工文,以荫补官,三迁刑部主事,以太仆寺少卿仕至。事迹附见《明史》瞿景淳传。是集为四川眉州(今眉山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
八卷。清何昱撰。昱字子昭,一字质夫,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何昱乐以程朱为归,对《大学》的明德,《中庸》的性道,《论语》的学习,融会贯通,多所发明。尝谓:“自汉唐而还训释四书者,不啻数十百家,而洞见大道
二卷。郑瑶圃(生卒年不详)撰。郑瑶圃,福建闽侯县人,贡生林某之妻。此书共收律赋二十一篇,骈体文三篇,古近体诗一百六十余首,书前有陈秋坪所作序言。刊刻年代不详。
十二卷。清沈汝瑾(生卒年不详)撰。沈汝瑾字公周,号石友,江苏常熟人,与吴昌硕、俞钟銮同乡,相互论诗默契,有诗相唱和,遗稿也由二君点定付刊。据集前吴昌硕序说:“石友性行雅亮,自晦于诗,足迹不出吴越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