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丛刻
二十四种,四十六卷。民国陈恒和编。陈恒和,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收辑扬州先贤所著有关扬州掌故的著作二十四种,所收如清李斗《扬州名胜录》四卷、清焦循《邗记》六卷、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一卷等均为习见之书,且非名钞佳椠,刊刻也不见精细。又丛书次序较乱。清张鹏翮《治下河水论》等几种有关水利著作有一定史料价值。清倪在田《扬州御寇录》三卷记载太平天国时扬州战况颇详。有民国扬州陈恒和书林刊本。
二十四种,四十六卷。民国陈恒和编。陈恒和,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收辑扬州先贤所著有关扬州掌故的著作二十四种,所收如清李斗《扬州名胜录》四卷、清焦循《邗记》六卷、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一卷等均为习见之书,且非名钞佳椠,刊刻也不见精细。又丛书次序较乱。清张鹏翮《治下河水论》等几种有关水利著作有一定史料价值。清倪在田《扬州御寇录》三卷记载太平天国时扬州战况颇详。有民国扬州陈恒和书林刊本。
二卷。清复堂撰。此书原无撰者名氏,据此书前载有康熙壬寅(1722)年作者自序,署其号为复堂,而其人姓名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宋人注解《列子》者,有江遹作《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已著录。又有林希逸作《冲虚至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
五卷,清王夫之撰。作者生平及年代均见于前《读通鉴论》条。书中作者疑韩通,短李纲,诋苏轼,薄曾巩,不满于司马光,都是偏宕而非不易之论。至于对太祖、亿宗的评论有一些独到之言。论王安石变法因杂引群小而失败,
十二卷。清章世臣撰。此书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宋代李光地、杨万里曾分别著《读易详说》、《诚斋易传》。对周易逐卦逐爻征引史事进行阐述。而于经义训诂、阴阳消长、易理原本则略而不说。章氏又承袭李杨著作体例,
五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是书据世传《孔丛子》,删去《连丛子》上下篇,又删去《小尔雅》、《诘墨》二篇,以记孔氏言行者编为五卷,每条之下,略仿诗序之例,注曰“此言,某义也”,故谓之正义。其
一卷。清朱骏声(生卒年未详)撰。朱骏声有《尚书学》。词仅十九首。盖骏声以治经余间而为之,非专力于此道。其名拜石之意,殆尊崇尧章歌曲。其词间有聪颖之句。惟误字满目,传抄者未能精校。故中间颇有违律之处。有
十二卷。清邢澍撰。邢澍(约1752-1822)字雨民,一字佺山,阶州(今甘肃都武)人。官浙江候补知府。与孙星衍合撰有《寰宇访碑录》。邢澍从学于钱大昕,究心于金石文字。因文字变迁,由篆变隶,由隶变正书,
五卷。清吴殳撰。吴殳,字修龄,自号沧尘子。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工诗,王士祯、阎若璩对其甚为推许,著《围炉诗话》七卷。《清史列传》入《文苑传》。案《围炉诗话》于《四库提要》有著录(诗文评存目),云其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
七卷。清曾廷枚撰。廷枚(1734-1816)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年十六补县庠生,淡于仕进,学者奉为经师。工书法,精小学。尚著《奇字》、《事物类闻》、《说文引经字异》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