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抱朴子内外篇

抱朴子内外篇

八卷。晋葛洪(详见《肘后备急方》)撰。传说葛洪尝闻交趾(今越南)产仙丹的原料,于是他晚年求得去广西句漏县当县令,以便就近采药炼丹。他携全家到广州,被刺史郅狱婉留,不得已隐居罗浮山修炼,自号抱朴子。《抱朴子内外篇》亦称《抱朴子》。葛洪书后《自序》称《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称“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今观此书,《内篇》主要论述神仙吐纳、符录、克治之术,实为道家之言。《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褒贬,词意丰富,辩论博深,而究其要旨,也以黄老为宗,应属道家。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其版本纷纭错误,有如乱丝。并使其书内外二篇,卷数不一,或分别入类。《隋书·经籍志》著录《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入道家类;《外篇》三十卷,入杂家类,并于《外篇》之下作注说:“梁有五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也载录《内篇》二十卷,入道家类,《外篇》五十一卷,入杂家类。《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载《内篇》十卷;杂家类载《外篇》二十卷,其书卷数已多寡不同。《宋史·艺文志》都入杂家类,作《内篇》二十卷,与《旧唐书》相同,作《外篇》五十卷,比《旧唐书》少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内篇》二十卷,《外篇》十卷。内外篇之数与《新唐书》互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只载《内篇》二十卷,而说《馆阁书目》(今已亡佚)有《外篇》五十卷。《四库全书》本依明代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人卢舜治以宋本及王府《道藏》二本参校而定,比它本较完整。所列篇数,与葛洪自序卷数相同。知葛洪当时是以一篇为一卷。虽然此书卷数及归类等在流传中多有差异,而其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对后世影响颇深,流传甚广。特别是其《内篇》,很受丹家重视。近代养生家认为其书实为道教著名典籍,对于人的生命运动及养生之道都有精辟的论述,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财富。但有些说法,也不免言之过偏。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金匮心典

    三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又称《金匮要略心典》,为尤氏结合多年临床体会编撰而成。专门注释《金匮要略》。因纂注力求得其典要,故名“心典”。卷上载“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等七篇;卷中载“奔豚气病

  • 陶山集

    十四卷。宋陆佃(1042-1102)撰。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任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神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因欲起用元祐党人,遭谗,贬为中大夫,知亳州。

  • 演山集

    六十卷。宋黄裳(1044-1130)撰。黄裳,字冕仲,自号紫元翁,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政和间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时行“三舍法”,裳曾上书谓:“宜近不宜远,宜少

  • 三滩记

    一种,清陆次云撰。陆次云,字云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间举博学鸿词官江阴知县,有惠政。著述甚富。著有《湖儒杂记》、《澄江集》、《玉山词》等三滩为五溪之险滩,名为猛虎跳涧、满天星、大王滩。五溪之

  • 都梁草

    二卷。《唱和集》一卷。清于养源(1831-1859)撰。养源,字山堂,江都(今江苏江都)瓜州人,祖籍江苏仪征县。于养源幼聪颖、工诗文,屡应童子试不中,后随父幕游于滁、泗,侨居盱山,志图进取。咸丰年间,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石村画诀

    一卷。清孔衍栻撰。孔衍栻字石村。今曲阜(今山东曲阜)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记自己作画之法,并无特色。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朱子文集大全类编

    一百一十卷。元朱玉(1293-1365)编。朱玉字君璧,福建建阳人。朱熹十六代孙。此编以朱熹正、续、别三集合而为一,按体分类。每体之中,又以编年为先后,分为八册。第一册为道学渊源、世系、题赞、事实、年

  • 尚书旁注

    六卷。明朱升(详见《周易旁注图说》)撰。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其解释字义、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故称《尚书旁注》。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其书似为启蒙读本,较为浅近。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学力

  • 春秋说略

    十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懿行通经学,尤深于小学。该书于乾隆壬子(1792)脱稿,乙卯(1795)校订,嘉庆乙丑(1805年)读法坤宏《春秋取义测》,复加以校订,可见用力之勤。作者在《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