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录
残一卷。该录首尾残缺,不著撰人。所存内容为古城山泉部分,疑是原书上卷。此篇纪事较《沙州都督府图经》简略,较《沙州地志》详瞻。其著述年代,应当作于唐代,图经之后,与地志相前后。是录载悬水泉又名贰师泉、先王庙今称李庙、阿仓城因古代军储所在而得名,图经不载,足补图经之缺。又吐蕃赞普在莫高窟塑画佛像,每窟费税计百万,又造约35,3米大佛,堪称古今第一大佛。均赖该书征之。该书收入《东方学会丛书》初集。
残一卷。该录首尾残缺,不著撰人。所存内容为古城山泉部分,疑是原书上卷。此篇纪事较《沙州都督府图经》简略,较《沙州地志》详瞻。其著述年代,应当作于唐代,图经之后,与地志相前后。是录载悬水泉又名贰师泉、先王庙今称李庙、阿仓城因古代军储所在而得名,图经不载,足补图经之缺。又吐蕃赞普在莫高窟塑画佛像,每窟费税计百万,又造约35,3米大佛,堪称古今第一大佛。均赖该书征之。该书收入《东方学会丛书》初集。
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唐颜真卿(709-785)撰。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24)举进士,开元二十四年(726),登拔萃科。任醴泉县尉,累
十七卷。清蔡德晋(生卒年不详)撰。德晋字仁锡,江苏无锡人。雍正时举人,乾隆初年因杨名时所荐,官为司务。最得孔门博约之旨,故律身甚严。著有《礼传本义》、《通礼》。是书前十六卷皆为《仪礼本经》,第十七卷附
八卷。清吴绥撰。吴绥字韩章,江苏无锡人。该书成于顺治年间,采用纲目体,于诸史中择其大事为纲,概括原文作为目,时间起于太古,迄于明末,故以廿二史为名。但作者采摭的并不是诸全史,而仅为坊刻纲鉴,故更为简略
九卷。清夏鸾翔(详见《方圆术图解》)撰。《万象一原》是在明安图、项名达、戴煦、徐有壬、李善兰《代微积拾级》成果的基础之上,对于开方、对数、一次、二次曲线等各类问题给出了一百三十多个公式,其中夏氏自创的
七十二卷。清吴廷华(详见《周易疑义》条)撰。即《三礼疑义》第三部书,体例一如《周礼》,内缺《中庸》、《大学》二篇,注云《朱子章句》。概仿陈澔《集说》之例。前无《自序》,《周礼》、《仪礼》二书皆有《自序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月令七十二候赞》一卷。清叶志诜(生卒年不详)撰。叶志诜字东卿,湖北汉阳人。官至兵部郎中。博学好古,为金石专家,收藏颇丰。其子名琛,官至两广总督。叶氏重视养生、针灸之术。著有《观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一作百谷。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即有文名,善诗文词曲,工书法,嘉靖末年入太学,后召修国史,未行而卒。著有《吴郡丹青志》,《奕史》等。《吴社编
十四卷。南朝梁释僧祐(445-518)编。释僧祐,俗姓俞。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邳县)。自幼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因不肯回家,父母依其愿在寺内出家为僧。僧祐擅长律学,精通文史,以
二十四卷。明刘绩(生卒年不详)。刘绩,字用熙,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人,著有《三礼图》。由于《管子》一书多用古字,且有错字、别字,原注也有许多漏洞,因此刘绩作了适当的改正、补注。虽然刘绩所做的工作成
三十二卷。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刘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询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