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源

文源

十二卷,附录二卷。近代林义光(生卒年不详)撰。义光字药园,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林氏认为《说文解字》只就篆字说解,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因采辑钟鼎遗文,审察六书,以定诸字之本形、本义。是书前为林氏自序,卷首为《六书通义》、《古韵略说》及《凡例》。卷一至卷六为象形,卷七至卷九为指事,卷十为会意,卷十一、十二为转注与形声。末以《通检》及《引用彝器异名笺》附后。林氏把象形分为五类:(1)全体象形,即画成全物者;(2)连延象形,即兼象旁物者;(3)分理象形,即诘屈成象者;(4)表象象形,即全体象形惟标物象者;(5)殽列象形,即诸形参两本列成一物象者。把指事分为三类:(1)表象指事,即由象形别加表识者;(2)殽列指事,即积文字以见义者;(3)形变指事,即取反文或半体为形者。以转注并于形声,以为转注兼形声。又分形声从二声者为二重形声。加之会意,总为十二类。假借不另立类,仅于《六书通义》中论及。每类之字,首列金文,金文不备者,则取足于小篆,欲以金文贯彻一切文字。惟林氏于六书之义未能悉通,又以六书之例不尽合于金文,乃变更六书体例以就金文,而曲成其说。统观全书,颇多创见,有补于《说文》之不足,但臆断之处不少,谬误至极,如以转注皆兼形声,其小纯不能掩其大疵。是书有林氏自出的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昨非庵日纂

    见《昨非斋日录》。

  • 史籀篇疏证

    一卷,叙录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参见《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史籀篇》是见于著录的中国最早一部字书。《汉书·艺文志》小学类首载《史籀》十五篇,自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又云:“《籀篇》者,周时

  • 盐铁论考证

    一卷。清张敦仁撰。张敦仁认为《盐铁论》自明嘉庆中为张之象所乱,卷次割裂,字句错谬颇多。顾广圻得宏治十四年江阴令新涂祯依嘉泰壬戌本所刻,因取淦本重雕于江宁,撰考证一卷,附其后。考证之处,颇见精义。如《力

  • 论语太史氏集解

    梁太史叔明撰。清马国翰辑。叔明,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吴太史慈后人。少善庄老,兼通《论语》、《礼记》,尤精三玄。每讲说,听者常约五百人。先为国子助教,邵陵王纶喜好其学,出官江州时携叔明前往,叔明在

  • 新吾吕先生集

    二十一种,五十五卷。明吕坤(详见《四礼疑》)撰。新吾为吕坤之号。吕坤著述颇多,《四库全书》著录有《明职》等,《四库全书总目》收其著录及存目书九种。《新吾吕先生集》二十一种为《去伪斋文集》十卷、《呻吟语

  • 李见罗书

    二十卷。明李复阳(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编。皆为其师李材讲学之书。李材(生卒年不详)字孟诚,别号见罗,丰城(今属江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云南按察使、右佥都御使等职。抚巡郧

  • 子汇

    三十四卷。明周子义等辑。周子义字以方,嘉靖乙丑年进士,曾任学官。《子汇》盖其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兼摄祭酒时所编刊,为子部书汇编。首儒家:收《鬻子》逢行珪注、《晏子春秋》、《孔丛子》、《贾子新书》、《新语》

  • 乐经元义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

  • 砚北易钞

    十二卷。清黄叔琳撰。黄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十六年(1751)被赐予吏部侍郎。该编采用注疏本,以程《传》及《本义》为主,同时也杂采诸家之说加入其中。其中以

  • 曹太史含斋集

    十六卷。明曹大章(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曹大章,字一呈,号含斋,江苏金壇(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以废疾罢。是集凡十六卷。其中文十三卷,诗三卷。其文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