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十七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先生。元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中,于是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入元家居,并以讲学著述为业。其学宗朱熹,而且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口授。何世璂(1664-1729)述。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何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十六卷,清吴肃公撰。吴肃公,字雨若,号晴严,一号街南,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工于史,著有《读书论世》一书。此书主要详论从三皇五帝远古时期到明代的历史,对其政事之得失,人物之臧否,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精详
三卷。吴沅撰。吴沅字德远,南宋初崇仁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璇玑》、《易礼图说》、《三坟训解》、《环溪诗话》、《老子解》、《易论语发微》、《通言》等。《易璇玑》三卷,上卷明天理之自然
四卷。旧题唐玄宗(见《御注道德真经》)御制。唐玄宗李隆基曾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又有《御制道德真经疏》,似乎不该有此书,史志也都没有著录。此书卷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开列“见行注者”六十余家,其最后
二卷。明王一槐(生卒年不详)撰。王一槐,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明万历末官临淄县知县。此书即是王一槐在临淄任官时所作。内容皆为辨证经史之言,书首有自序,谓书之朽墙,敛之唾壶,满而册脱,因以名焉。其中如
六卷。(附引《纬考》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收集汉碑始于宋朝,自此以后有关著录渐多。但是嗜好古董者少有发明,喜欢收藏者又昧于考订。朱百度虽有汉碑征经之作,但止有传《周易》一卷。皮锡瑞此书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书生薛天目乘船来到江西南昌的隆兴观塘,在一座酒楼内坐下,时值夏初,凭窗远眺引起沧桑之感,想起二百年前的明代宁王朱宸濠,因谋反而遭殄灭,而他的妻子娄妃却富有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