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舟经说

方舟经说

六卷。李石(1108-?)撰。李石字知几,号方舟,资阳(今属四川)人,南宋经学家。少从苏符游学,绍兴进士乙科,为成都户。绍兴二十九年(1159)赵逵荐为太学博士,因直性径行,不附权贵,后罢为成都学官,出主石室,闽越之士万里而来,刻石者几千人。后为彭州副职,知黎州。复出知合州、眉州,官成都卒。著有:《读博物志》十卷,堪称中国古代科技知识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方舟集》五十卷,后二十卷,今佚。《方舟经说》,清《四库总目》未著录。《通志堂经解》亦未收录。其书“周易十例略”云,“春秋有例者起于杜预,易有例者起于王弼,以吾夫子立一定之论。如乾坤二卦,则诸卦之倡,谨始之例也。后之学者因而例之,故作《十例》”。《略》曰:“无咎例,利有攸往例,孚例,悔吝例,厉例,然如吉凶屡见于经,顾乃遗之。”可知其梗概。“周易互体例”,谓“若非互体,则易之变化内外上下不相应;数有所穷,数穷则生成之理或几乎息。易之有互体,出汉人二郑,学《易》者以互体出刘牧,非也。”其说甚有见地,事实上《易》有互体明著经文。“归妹”兑下震上,震长兑少为归妹,六五曰帝乙归妹。“泰卦”震兑互体,九二应六五上,长男少女,故曰帝乙归妹,此其明证。朱熹《易本义》不言互体,然于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独曰卦体,似兑有羊象焉,正是“互体”之运用。来知德《易注》当时推为绝学,而所说中爻之象,即汉以来“互体”之法。“互体”诚然《易》之要义,兹编诸例,以此“互体”之说为最具卓识。其如“左氏卦例”、“左氏诗如例”凡所持论,均不失平正。据清《四库总目》无《方舟经说》,有《方舟易说》及《左氏君子例》、《诗如例》、《诗补遗》均载存目。今此“四书”皆在《方舟经说》中,大概《四库总目》分之,而“别下斋”合之,同是一书而易其名者。李石《方舟经说》标举“互体”之说,持论解说《易经》,颇具慧心,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 唾居随录

    四卷。清张贞生(详见《玉山遗响》)撰。张贞生家居在玉山下的草屋,取名“唾居”,在此阅读文书所得随意笔记,删编成帙,故名《唾居随录》。全书共九百八十三条,内容皆其讲学之语,讲理论性,文句多沿用明代陈继儒

  • 太极图说论

    十四卷。清王嗣槐(生卒年不详)撰。嗣槐字仲昭,号桂山,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老不与试,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嗣槐工诗词,善作赋。著有《桂山堂偶存》、《啸石斋词》等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说文字原集注

    十六卷。清蒋和(生卒年不详)撰。蒋和字仲和,号醉峰,金坛(今属江苏)人。初以太学生充四库书篆隶校对,赐举人,补国子监学正。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表》、《汉碑隶体举要》、《学书杂论》、《学画杂论》等。《说文

  • 经义积微记

    四卷。清姚晋圻撰。晋圻,字彦长,罗田(今湖北罗田县)人。首有晋圻自记,末有王葆心跋。记称言积者为尚有待于后来补充,跋谓晋圻之学受之于刘文怀,此记以捍卫师说为己任,乃是昔日在讲舍之作。书中以说礼制者居多

  • 魏稼孙全集

    四种,十二卷。清魏锡曾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同治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盐使。全集四种有《续语堂碑录》不分卷(九册)、《续语堂题跋》一卷、《续语堂诗存》一卷、《续语堂文存》一卷。《

  • 说文引经互异说

    一卷。清陈瑑撰。参见《说文举例》。陈氏自序谓:“《说文》称经,往往两部互异,亦有一部互异者。近儒钱詹事(钱大昕)之言曰:‘今世所行《九经》,乃汉魏晋儒一家之学。许君生于东京全盛之日,诸儒讲授,师承各别

  • 耶律文正公年谱

    一卷。清王国维(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撰。该书记成吉思汗佐命元臣耶律楚材事实。楚材为元草创法度,功不可没,卒谥文正,而其事迹不彰。国维乃以《湛然居士集》为主,辅以他书撰成此谱。有关楚材生卒年考证不确。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晚清吴趼人(1866-1910)撰。吴研人名沃尧,原字茧人,后来改字研人。广东南海县人,因为住在佛山镇,所以别号我佛山人。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因家道衰败,二十多岁时到上海谋生,常为报纸撰写小品文。后

  • 均藻

    四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乃《韵府群玉》之流。名曰“均藻”,因许慎《说文》无韵字,小学家以均字代之。杨慎即取于此。假借通用之法,可行于古,不可行于今,况且全书不用古字,唯独书名用一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