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集解

春秋穀梁传集解

十二卷。范宁(339-401)撰。范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东晋著名经学家。据《晋书·范宁传》,范宁少笃学,多所通览。初为余杭令,兴学校,养生徒,风化大行。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侯,征拜中书侍郎。补豫章太守,大设庠序,改革旧制,不拘成宪,远近至者千余人。后免官家居,犹勤学不辍。又据范宁《穀梁传集解序》自称,范宁之父范汪于升平末年(316)因得罪桓温,罢官归吴,乃与门生故吏及子侄研讲经籍,及于三传。认为《左传》已有服虔、杜预之注,《公羊》已有何休之训,而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但都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穀梁》。致使文义违反,反成《穀梁》之害。于是“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准备为《穀梁》作注。但范汪不久去世,因而范宁继承父志,“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范宁又沉思积年,乃成此书。可见此书是范氏三世的集体著作,而由范宁总其成。范宁对《穀梁传》一书的看法,与何休之于《公羊传》、杜预之于《左氏传》不同,是比较客观公允的。他评三传得失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并批评《穀梁》以卫辄拒父为尊是为子可得而叛,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当然,范宁对三传之评价以及对《穀梁》之批评只是从经学之角度而不是从史学之角度,而且其论亦未必正确。但他不曲从《穀梁》、不党同伐异的学风是应该肯定的。正由于此,故其《集解》能兼容三传。如隐公《经》“元年春王正月”引杜预《集解》“凡人君即位,欲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之语;隐二年《穀梁》“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集解》引《公羊》“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又引《左传》舍族之例为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三传之传《春秋》,《左传》主要发书不书之例,《穀梁》主要发日月例,而《公羊》则兼而发之。《穀梁》日月例与《公羊》一样,盖属曲解附会。以盟为例,《穀梁》有“内盟日,外盟不日”之说,但隐公元年《经》“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此为内盟而不日,《穀梁》辩解说“卑者之盟不日”。然隐公八年《经》又云:“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包来。”莒人,依《公羊》乃“微者”,此记日,可证《穀梁》之说误。范宁之《集解》亦重在申发《穀梁》的日月例。如隐公元年《经》““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睐。”依《穀梁》内盟日之例,此盟应记日,但经未记日。《穀梁》解释说。“不日,其盟谕也。”范氏《集解》进一步解释说:“日者,所以谨信。盟变,故不日。七年公伐邾是也。”“日者所以谨信”乃是范氏体会《穀梁》之意而得,“公伐邾”则证“盟谕”之说。范氏又于隐公二年《经》“春,公会戎于潜”下具体阐述日月例。其云:“凡年首,月承于时,时承于年,文体相接。《春秋》因书王以配之。所以见王者,上奉时承天,而下统正万国之义。然《春秋》记事有例时者,若事在时,例者时而不月。月继事末,则月而不书王,书王必皆上承春而下属于月。文表年始事莫之先,所以致恭而不黩者。他皆放此。唯桓有月无王,以见不奉王法尔。”范氏之释日月例,多体会《穀梁》之意而得。如隐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穀梁》于此未言日月例,而范氏《集解》则云:“段有徒众,攻之为害必深,故谨而月之。”又其下《经》云:“秋,七月,天王使宰晅来任惠公仲子之賵。”《穀梁》于此亦未云日月例。而范氏则云:“賵,例时。书月,以谨其晚。”又隐公二年《经》:“夏,五月,莒人入向。”《穀梁》以“内弗受”为说,不言日月例。而范氏则云:“入例时,恶甚则日,次则月。”又此月《经》云:“无侅帅师入极。”范氏引《穀梁传》日月例“灭国有三术;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以为极乃卑国。如此之类甚多。后儒对范宁的《集解》评价甚高,并一直把此书作为解释《穀梁传》的权威。唐初杨士勋又为此书作疏,范注杨疏被清阮元列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清钟文丞泛取唐宋以后诸家之说,以补正范注杨疏,作《穀梁补注》。清末柯劭忞因不满于范、杨、钟之注疏,又作《穀梁传注》,使《穀梁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现存有宋绍熙二年余仁仲万卷楼刻本宋监本、宋刻修补本、万历刻本、《四部丛刊》据宋余本影印本、《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桐江集

    八卷。元方回(1227一1307)撰。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二年(1262)别省登第,累官知严州。入元,为建往路总管。名久即罢。晚年乃倡讲道学。著有《桐江集》、《读古今考》等。

  • 古易世学

    十七卷。明丰坊撰。坊字存礼,别号南禺外史。浙江鄞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礼部主事。后免官家居,因犯法逃窜吴中,改名道生,字人翁。事迹附见《明史·丰熙传》。丰坊生平喜作伪书,对各种经书都窜乱篇

  • 白榆集

    二十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平详见《由拳集》(辞目)。是集为屠隆诗文集。凡二十卷,其中文十二卷,诗八卷。集四卷皆序,表现出屠隆笔

  • 易心存古

    二卷。清张六图撰。六图字师孔,山西曲沃人。据作者自序此书历数年始成。全书分上下两卷,首列十则,次取河洛诸图及经传文义而以意释之,谓之易心十详。谓易有五圣,即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及大禹。八卦方位则谓伏

  • 尚书考疑

    一卷。清凌鸣喈撰。凌鸣喈字觉甫,号泊斋,浙江乌程人,以进士官兵部郎中。本书始于《虞书》,而在“禋于六宗”以下即阙,可能现存本书为未完稿。本书为凌鸣喈对《尚书》中一些有疑点的问题进行的考证。其中对《虞书

  • 达观楼集

    二十四卷。明邹维琏(?-1635)撰。邹维琏字德辉,号匪石,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吏部郎中时,以疏劾魏忠贤谪戍贵州。崇桢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剿海寇有

  • 涌翠山房集

    八卷。清高延第(1823-1886)撰。延第,字子上,号槐西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赐翰林院待诏。著有《北游纪程》、《老子正义》、《山阳县志》等书。他主张“为学贵识见不卑,胸次不俗,性情不伪。为治

  • 航澥遗闻

    一卷。明末清初人任光复撰。任光复,字廷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生卒年月不详。明鲁王时任光复曾官太常寺卿,后降清,归里教授终老。《航澥遗闻》记顺治三年(1646)六月鲁王监国于台州,后死于金门,

  • 义侠记传奇

    二卷。明沈璟(1553-1610)撰,沈璟事迹见《桃符记》条。此记二卷,三十六出。演宋梁山泊武松的故事。剧中武松尚义任侠,故名。所演武松景阳打虎,阳谷遇兄,杀西门庆,伏蒋门神,十字坡认义,飞云浦复仇诸

  • 周易图说

    二卷。元钱义方(生卒年不详)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今属浙江)人。尝举进士,其仕履不详。该书成于至正六年(1346)。上卷列7图,下卷20图。认为《河图》是作《易》之本,非兼取《洛书》。复认为朱熹《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