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长历

春秋长历

① 十卷。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曙峰,泰州泰兴(今属江苏)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历学家。康熙进士,官苏州府教授。因通天算入直内廷,改授检讨,官至左谕德。陈氏平生著述颇多,除此书外,尚撰有《春秋世族谱》、《春秋战国异辞》、《春秋战国通表》、《春秋战国摭遗》、《孔子家语注》、《左传分类》、《礼记分类》、《十七史正伪》等书。杜预作《春秋长历》,陈氏认为杜书疏失过多,固作此书以补杜氏《长历》。此书共有四部分。一是《集证》,备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之《律历志》以及《左传》孔疏、赵汸《春秋属辞》、徐圃臣《天元历理》、朱载堉《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中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杜注孔疏所无,亦不见《永乐大典》;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为《唐书·律历志》所无,皆为珍贵资料。二是《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算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先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作成年表,以求历元。陈氏发现,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之差别主要在岁首确立之月份不同,而年月日之规定与划分却基本一致,皆是一年日,一月29日,十九年置七闰,同为古四分历。据此推得鲁所使用之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朔日。陈氏按四分法列出年月日,为鲁国十二公排出一清晰之年表。三是《历编》,依据杜预《长历》之佚文,列出《长历》所推算《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四是《历存》,依据其对古历之考证定出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与杜说两相对照。陈氏推得鲁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与杜氏《长历》所推算之辛巳朔相差一月。杜氏以经传干支排列推算,得出隐公元年之前一年失一闰之结论,陈氏认为杜氏所推与《春秋》经传之干支及日食不合,考证隐元年之前一年非失一闰,而是多一闰,因而退一月,定隐公元年庚戌朔。杜预《长历》所使用之方法是以干支排列,比较原始,而陈氏精通历法,又能参考前人之研究成绩,故所推较杜氏精密,不仅能补杜氏之阙失,亦能正其讹舛。陈氏此书所使用的考据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其后研究《春秋》历法之学者,如成蓉镜《春秋日南至谱》、罗士琳《春秋朔闰异同》、王韬《春秋历学三种》、盛百二《春秋日食考》等皆受其影响。现存《续经解》本,孔氏微波榭刻本。② 一卷。附《补遗》一卷,《长历考》一卷,《春秋闰》、《春秋日食》。清孔继涵(1738-1783)批校。继涵字体生,一字浦孟,号荭谷,曲阜(今属山东)人,乾隆时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深于《三礼》,尤精天文算术,校刻《微波榭丛书》七种及《算经十书》,皆称本,著有《红榈书屋集》行于世。据《晋书·杜预传》称杜预耽思经籍,著《春秋左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撰《春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但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则《盟会图》与《春秋长历》都是《春秋释例》中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始分别著录,到明代以后散佚,《永乐大典》中还保存《春秋长历》数篇。孔继涵该书即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春秋时历法非常混乱,原因是各国都有自己所用的历,不相统一。《左传》虽然纪事博洽,但谈历多差谬。杜预《春秋长历》对《春秋》经传中的历法进行了整理,但也受到人们的批评。孔继涵该辑本对研究杜预《春秋》经学有一定的价值。书后附有《补遗》一卷、《长历考》一卷及《春秋闰》、《春秋日食》,都与春秋历法有密切关系。该书收入《微波榭丛书》中,有清乾隆中曲阜孔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古今记林

    二十九卷。清汪士汉(生卒年不详)撰。汪士汉著有《秘书》二十一种。本书杂录正史以及百家之书,随笔摘录,编辑而成。全书分二十七类。作者自谓其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搜瑰琦以资见闻。其资料似从类书中抄

  • 铜山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崔志元修,左泉金等纂。崔志元,清山右凤台(今山西晋城)人,道光八年知铜山县事。崔志元莅任铜山,延左泉金等纂修县志,历九月而成书。卷首有知府潘榞序、崔志元序、凡例、捐刻姓氏,以及诸图

  • 万世家钞济世良方

    六卷。明万表(详见《海寇议》)辑,万表之孙万邦孚增辑。万邦孚字汝永,官都督佥事。此书又名《医学入门良方》、《万氏家钞方》、《万氏济世良方》。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为万氏公余之暇,分门别类,汇集古

  • 新疆访古录

    二卷。清王树楠撰。王树楠(1859-1936),字晋卿,号陶庐老人,新城(今属河北)人,光绪年间进士,官铜梁知县、新疆布政使。民国间修《清史》,总纂志传。此编包括汉以来碑刻写经及古器物凡四十二条:计碑

  • 五代史平话

    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

  • 雨中花

    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得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

  • 半农斋集

    八卷。清蒋中和(约1670前后在世)撰。蒋中和,字本达,又字眉山,靖江(今属江苏靖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任兰阳知县。著有《半农斋集》。是集为蒋中和诗文集。凡八卷。集中分为诗、

  • 二思堂丛书

    六种,四十一卷。清梁章钜撰。梁氏撰著辑编著作几十种,本丛书所收则均非其重要巨著。六种有《退庵自订年谱》一卷、《退庵随笔》二十二卷、《南省公余录》八卷、《古格言》十二卷、《闺秀诗话》四卷、《农候杂占》四

  • 读俞氏经说随笔

    十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事迹见《经说丛抄》。是书首有自序,曰:经学在今日,读之不如不读,不读不如没有。这是气愤之语。《俞氏经说》,系总俞樾所著的关于诸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如《茶香室经说》、《群经义》、

  • 张襄壮奏疏

    六卷。张勇撰。张勇(1616-1684),明末清初陕西详县人,一说上元卜、咸宁人,字飞熊。明末为副将。顺治二年(1645)降清,参加镇压李自成部起义军和西北回民米喇印、丁国栋反清起义,升甘肃总兵。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