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六卷,《温疫论类编》五卷。清刘奎(生卒年不详)撰。刘奎字文甫,号松峰。诸城(今属山东)人。刘氏家门鼎盛,然刘奎淡于功名,家居不出,以医术济人,颇有医名。其父字引风,素精医。刘奎承家学,潜心医学研究。《松峰说疫》成于乾隆四年(1789)。共分六门,亦为六卷。卷一为述古,引述《内经》、《伤寒论》及诸贤关于疫证之论述,兼抒己见,又及医案;卷二为论治,温疫名义论、统治八法、仿伤寒六经治法;卷三为杂疫和治法,备列俗称,各种温名、翻名、挣名,多为齐鲁间土语,而北方燕豫秦晋亦间有同称。其治法则称得之于泰山石壁中,试之有效,故广流传;卷四为辨疑,辨析前人治瘟疫偏误之失,伤寒与温疫之不同,并论说自己之见解以及与旧说相异之处;卷五为诸方,随证应用之诸方,多分载于各论治之下;卷六为运气,详论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与温疫联系最大,病情变幻莫测,医家随证施治,关健皆在于此。刘氏之说,兼通古今,其施治尤注意于乡僻贫寒之地,其处方用药,往往就随地可得之植物药材,发明应用,不尚奇珍。多为穷乡僻壤设立药方,如当时医家黄元御以浮萍代替麻黄,即刘氏所创。此书对研究温病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温疫论类编》亦为温疫类著作。是对吴有性《温疫论》重加订正编次。刘氏认为吴有性《温疫论》虽见解卓越,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故结合其临证经验,予以评释,有所增减。卷一为诸病;卷二为统治。前二卷,论述温疫病情,治法;卷三为杂证,论温疫诸杂证;卷四为撮要,论妇人、小儿温疫治疗;卷五为正误,正“伤寒例”有关温疫之误等。刘氏多有发明之处。而《温疫论》经刘氏“类编”和“评释”后,更足以豁习者之目,传作者之心,有益于后世。刘氏此书流传极广,曾远扬日本。上述刘氏二书曾收入《说疫全书》中。刘嗣宗序中称:刘氏所著之书尚有《中西救急简方》、《景岳全书节本》、《四大家医粹》等,然今不见传本。有嘉庆四年(1799)新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三让堂新刻本。

猜你喜欢

  • 先醒斋广笔记

    四卷。明缪希雍(1546-约1627)撰。又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先醒斋笔记》。缪希雍字仲醇,醇又作淳,号慕台,常熟(今江苏)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明史》中《常熟县志》、《苏州府志》

  • 避暑录话

    二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

  • 汝宁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德昌修,王增纂。德昌,字懋亭,满州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任。王增(约1755-1820),字方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榜眼,官翰林院编修。后出

  • 饥民图说

    一卷。明杨东明(1548-1624)撰。东明生平事迹见《青琐荩言》条。该书是一部为图画作解说性质的著作,乃东明官刑科右给事中时所作,本为进上君王所作,后其子春育、春融及东明六世孙榴等为表彰先人,方才刊

  •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生卒年不详)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

  • 康輶纪行

    十六卷。清姚莹撰。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提升为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因积极防御抵抗,被发往四川。文宗即位复起用

  • 南天痕

    二十六卷,附思陵改葬事一卷。四明西亭凌雪纂修,同郡后学汪成教、江镜清校订。此盖托名,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书前有自序评言,后有同治年间陈励、董沛的识语。其实此书是从《南疆逸史》抄袭而出,原文完全相同,只

  • 明会典

    二百二十八卷。明申时行(1535-1614)撰。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大臣。嘉靖四十一年(1613)进士第一,以文字受知张居正。万历中继张四维为首辅。时神宗宠信郑贵妃,欲立

  • 邵氏闻见后录

    见《闻见后录》。

  • 后周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