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通释

楚辞通释

十四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能,号薑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军入关南下,奋起在衡山组织义军抗清。清军入湖南,他由湘西转桂林,任桂王政府行人。桂林失陷,辗转湘西而归衡阳,于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闭门著书三十余年。自题“明遗臣王夫之之墓”墓碣,曾多次拒绝清政府的赠馈与聘请,终身不仕,完发以终。王夫之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不仅对经学、哲学、史学、文学有精深研究,对天文、地理、数学也有高深造诣。著作甚丰,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续通鉴论》、《楚辞通释》等,辑为《船山遗书》,共三百二十四卷。《楚辞通释》卷首有《史记·屈原列传》,张仕可《楚辞通释》序,王夫之关于本书的《序例》五则,《通释》十四卷目录。目次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以上为屈原作品),卷八《九辩》,卷九《招魂》(以上为宋玉作品),卷十《大招》(景差),卷十一《惜诵》(贾谊》,卷十二《招隐士》(淮南小山),卷十三《中山楚辞》四篇,卷十四《爱远山》(以上为江文通作品)。卷末附录作者《九昭》。注释体例为:每篇前有题解,有的考释屈原生平,说明时代背景,有的阐明微言大义,订正前人旧说之误。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段释文。王夫之生于楚地,曾受异党王化澄的谗害,有颠沛湘西与屈原相似的遭遇,并且有和屈原相同的思君忧国的思想感情,所以对屈原的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阐释得更为细微真切。此书被视为清代楚辞研究扛鼎之作(另有《山带阁注楚辞》、《屈原赋注》),在整个《楚辞》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学术价值表现为:一、多有独到准确之见。如对《九歌》主题的解释,自王逸以降,多认为有所寄托,即王逸所说:“上陈事神之敬,下以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楚辞章句·九歌序》),王夫之则认为《九歌》纯粹是娱神的乐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并无托之以风谏的地方。在《九歌》题解中他说:“婉娩缠绵,尽巫与主人之敬慕,举无叛弃本旨,阑及己冤。但其情贞者其言恻,其志菀者其音悲;则不期白其怀来,而依慕君父,怨诽合离之意致,自溢出而莫圉”。此真可谓一语中的。在具体词语解释上亦有独到之见,如解释《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中的“博”,王夫之一反王逸、朱熹、汪瑗等大家的解释,将“博”解为“过其幅量之谓,犹言过也。”按诗句意解过謇更接近原旨。在文体和文章结构上亦有独到之见,如关于《九辩》王夫之提出:“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九辩》题解)。对《九歌》十一篇作品关系上,发挥汪瑗说法,进一步说明:“前十篇皆各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礼魂》)乃前十祀之所通用。”(《楚辞通释·九歌礼魂》解题)。二、以作品时代背景、社会现实、作者身世和思想发展过程做为理解作品的治学方法是可取的。即《九歌》题解所说:“就文即事,顺理诠定。”王夫之把《离骚》创作背景及处境心情与《九章》创作背景、处境心情作比较(实际是从作品分析中做出的比较),认为《离骚》作于怀王之时,屈原在“犹有望焉”的心情下,所以“其辞曲折低回”,“言讽而隐,志疑而不激。”认为《九章》作于顷襄王之时,屈原处于“窜原于江南,绝其抒忠之路”的处境,想到“身之所锢,国之必亡,无余望矣,决意自沉”,自己思想便“无容再隐”,“故《九章》之词,直而激,明而无讳”(上引语出《离骚》、《九章》题解)。这种不“舍本事以求情”(《序例》)的治学方法是科学的,结论令人信服。《楚辞通释》在某些词语解释上,亦有不当之处。如用方士铅汞之说来解释《远游》,认为“无不吻合”,把《离骚》“相观民之计极”的“计极”,解为“计其兴亡得失之度数也”等,都是糟粕和谬误之处。版本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王敔刻本,湖南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桂东郭孔岚补刻本。同治四年(1878)湘乡曾氏兄弟所刻《船山遗书》(五十四种、二百八十八卷)本。民国影印同治《船山遗书》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太平洋书店根据王、曾刻本铅印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断句排印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根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释经

    十二卷。清高澍然撰。澍然字雨农,福建光泽(今属福建省)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官内阁中书。深于《春秋》,著作除《春秋释经》外,还有《诗音》十五卷、《论语私记》二卷、《福建历朝宦绩录》四十卷、《闽

  • 品花宝鉴

    清陈森(1797-1870)撰。陈森字少逸,号采玉山人,又号石函氏,毗陵(今江苏常州)人。他平生酷爱古文诗赋,科举屡试不第,久寓北京。诗文未传,除本书外,早年客居都中时,曾写过一部《梅花梦》传奇。《品

  • 曹文贞诗集

    十卷。《后录》一卷。一名《汉泉漫稿》。元曹伯启(1255-1333)撰。伯启字士开。济宁碣山(今属山东)人。历任兰溪主簿、台州路治中等,累至山北廉访使。此集为其子江南诸道御史台管勾复亨所编。《四库全书

  • 易象解

    四卷。明刘濂撰。濂字浚伯,河北南宫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由县知县擢升为监察御史。为官直言敢谏。嘉靖中,因反对严嵩入内阁而辞归。该书只解上下经文,没有十翼。《自序》说:“十翼之辞不尽出于圣门,

  • 小兰陔集

    十二卷。清谢道承(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谢道承,字又绍,号古梅,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侍郎。本集诗十卷,文二卷。道承假归养亲,取“南陔补亡诗”语名集。

  • 韵字探骊

    五卷。清徐锡龄撰。锡龄字厚卿,元和(今江苏吴县)人。谓《佩文韵府》虽为艺林正鹄,然为帙一万八千有奇,为文一千七百馀万言,寒士固无力购求,中材亦难卒读。遂编撰斯编,于《佩文韵府》节录条取,避熟取生,聊备

  • 蒿盦论词

    一卷。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盦,晚号蒿叟,辛亥后称蒿稳公,江苏金坛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后,以京察一等,外放安徽凤阳府知府。自

  • 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

    一卷。元代释清珙(1272-1352)撰。清珙,俗姓姜,字石屋,属今江苏省常熟人。因悲观厌世,遁入空门。初住于崇福寺,后游建阳西峰,湖州道场,寂灭于嘉禾当湖的福源禅寺。《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

  • 四书训解参证

    十二卷。补遗 四卷。续补编 四卷。清张定鋆撰。张定鋆字竹鋆,江苏常熟(今同)人。是书首有朱洊、陶贵鉴、杨希铨三序,定鋆自序及例言,刊于咸丰二年(1852),补遗刊于同治四年(1865),后有定鋆自跋,

  • 越隽厅全志

    十二卷,清孙锵纂修。孙锵,明州人,曾任越隽厅丞。越隽,明以前志无考。清光绪初,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寻旧志,只写本十余页。勤搜博采,粗成四卷。后忠良游定水,始获读四川通志。于是有关越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