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吴昌绶编。昌绶字印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谱主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庵人,号定庵,仁和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四卷。清叶应阳辑。叶应阳字蔗田。此帖是叶应阳于道光间选于墨拓之精美者,自晋至明,得数百种。原帖首无题名,只书中有“耕霞溪馆”印迹。其中重摹《绛帖》,与《筠清馆刻》多同,且更加精湛。《乐毅论》、《玉版十
十六卷。附朱注引用文献考略四卷。清李中培撰。李中培字根五,广东梅县(今广东梅县)人。是书系中培在《朱子不废古训说》课稿基础上参稽群籍而成。首叙《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庸》、《大学》各注疏源流
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十三世纪蒙古官修史书。主要依据宫廷所藏“脱卜赤颜”(蒙古语“历史”)撰修,原文为畏兀儿体蒙古文。明初,四夷馆以它作为学习蒙文的教材,用汉字音写蒙古
三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本书杂引《五经》经文以证《四书》异同,又引《四书》证其他书籍异同,以其他书籍互证异同,故而名为《经籍异同》。其中《
见《黄帝内经素问》。
十五卷。明左赞(?-1489)撰。左赞,字时翊,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生年不详。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吏部主事,历浙江参政,官至广东布政使。著有《桂坡集》。是集。分为前集五卷,后集八卷,皆为
二卷。明袁炜(1507-1567)撰。袁炜字懋中,浙江慈溪人。嘉靖十七年(1338)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与李春芳、严讷、郭朴并称为“青词宰相”。谥文荣。著有《袁文荣公集》。此集共二卷
三十三卷。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阿桂(1717-1797)等奉敕撰。这是满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典。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高宗弘历命傅恒等为圣祖玄烨敕撰的《清文鉴》补注汉字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