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宗朝,《宋史》有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板行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三)。“七书”之名,缘由而生。负责董理校定的便是国子司业朱服。自此,《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颁之武学,并列于学官,设武经博士。《七书》次序虽屡有变易,但此七部书却一直固定未变。此书自颁定后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南渡以后,宋高宗明确规定“凡武学生习七书兵法”,武举考试也以《七书》命题。明代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便下令兵部刻印,发给附监读书的各级武职军官子弟。清代仍沿袭宋、明旧制,武科用此书试士。此书的北宋刊本今已不可见。最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本,原藏归安陆氏皕宋楼,后归日本岩崎氏,藏日本静嘉堂。国内所藏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南京博物院。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陕藩刊本、明监本。此外,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明刊本。东北师大图书馆藏清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影宋抄本。现今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中华学艺社借照东京岩崎氏静嘉堂本。《七书》的注本,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注释,首推宋代施子美《七书讲义》为最先。至明代注家蜂起,其最负盛名者,当为刘寅《七书直解》。新注本有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武经七书注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 书传会衷

    十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撰。是书前六卷题曰“书传会衷”,后四卷题曰“书传折衷”,而篇帙相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整齐划一,取其前题作为书名。其说多采自旧注,而取舍之间或有失当;间出己意,则

  • 紫藤馆诗草

    一卷。富察敦崇(生卒年不详)撰。敦崇,满族,世居京师。家中有书斋名为“紫藤馆”。故以名集。是集所录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之诗作,共一百三十三首。附录诗三首,集中《哭兄及哭从文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窟

    十五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胜鬘师子吼一乘方便方广经宝窟》一书,作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初以五门略明玄义,即一释名题,二叙缘起,三辨宗旨,四明教不同,五论经分

  • 读诗释物

    二十一卷。清方瑍撰。瑍字宇徽,一字茞吾,武宁(今江西武宁县)人。是书记载、考释《诗经》中的各种名物制度,计分为天、岁时、地、人、官制、祭祀、礼制、艺事、饮食、宫室、冠服、器、金玉、鸟、兽、虫、鱼、草、

  • 许学四种

    五卷。金钺编著。金钺,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天津人。研究许慎的《说文解字》,至清代已成为部分学者的专业。不过对《说文》部首的研究,则始于唐代李阳冰的侄子李腾的《字原》一卷。据《崇文总目》云:“《说文字原

  • 安分斋集

    十卷。明郑本忠(?-1403)撰。郑本忠,字亦本忠,自号安分生,浙江县(今宁波市)人,生年不详。忠少既笃学,益务综览,涵濡渟蓄。明洪武六年(1373)举明经,不起,后经本县教谕赵思盛推荐授昌国训导,不

  •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不分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光绪注,光绪无乙丑年,必有误。进士。以知县起用,自请改教,遂选授绥定府教授,任教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廖平儿

  • 小岘山人集

    三十七卷。清秦瀛(1688-1767)撰。秦瀛,字凌沧,一字小岘。江苏无锡人,乾隆四十一年举人。授内阁中书,累迁至刑部侍郎。是集有诗集二十八卷,文集六卷,续集二卷,补续一卷。秦瀛系北宋词人秦少游后裔,

  • 金石识别

    十二卷。美国代那(1813-1895)撰,美国玛高温(1814-1893)口译,华蘅芳(详见《代数术》)笔述。代那,美国著名地质学者,撰有《地质学纲要》、《矿物学细要》等书。玛高温,美国浸礼会传教医师

  • 畿辅河道管见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详见《畿辅水利辑览》。考《顺天府志》,道光三年,雨潦盛积,经流支川,皆成水患。朝廷特诏大员疏通河道,并将修复雍正初年畿辅之水利。邦庆遂著畿辅水道丛书,此书即作于当时。《畿辅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