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一卷。补遗一卷。罗振玉(1866-1940)撰。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生于江苏淮安,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以祖上是浙江上虞人,遂恒以“上虞罗振玉”自居。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虚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罗氏考订汉石经,计先后得残石九十块。内容为经文及校记共八百三十九字,序记三百零五字。据他的考核,《诗经》的鲁诗和毛诗编次是不同的,章次也先后有异。《礼记》的《乡饮酒》篇古文、今文次第不同。《公羊传》的行字数目也与今本有很大差别。至于文字上的差别,例如,毛诗“虺虺其雷”,鲁诗“雷”作“”,与韩诗同。“忧心惸惸”,鲁诗“惸”作“”。又如《春秋经》“筑台於薛”,罗氏考订其“薛”实为“蘖”之坏字。“公孙段”石经作“公孙万”。“郑伯坚”石经作“郑伯”。这些都是唐以后经生所不知的。而《诗经》之“济盈不濡轨”,“轨”字是从九之“轨”,不是从凡之“軓”,则可以订正《经典释文》之误。《礼记·乡饮酒》“坐奠於匪”,石经有“爵”字,足补郑注之失。凡此种种,对于经学都是颇有价值的。有民国十八年(1929)上虞罗氏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通鉴刊本识误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

  • 集注毛诗

    一卷。梁崔灵恩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约生活于510年前后。少笃学,尤精于“三礼”、“三传”。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梁天监十三年(514)南归。武帝因推崇其儒术,拜为员外散

  • 十三经字辨

    八卷。清陈鹤龄(生卒年不详)撰。鹤龄字瑶宾,江苏通州(今南通)人。鹤龄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自为补订,以成此书。本书卷一校画,卷二至卷八校音,书末附有检字。辨画均从字典,以《说文解字》为主,而又

  • 屏山集

    二十卷。宋刘子翚(1101-1147)撰。刘子翚,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以文荫授承务郎,曾通判兴化军。因父死于难,哀伤过度致疾,不堪吏事,辞归故里。筑室屏山,讲学不倦。卒,年仅四十七

  • 徂徕石先生文集

    二十卷。末一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兖州奉苻(今山东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太子中允。官至山东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好学深思,身居要职,

  • 直隶五大河源流考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考书中所载之诸事迹,知为近人所作。民国印本,共一卷。以考北运、永定、大清、子牙、南运五河为主。其所重者,在考证各河之流域及水道之变迁。所据之舆地图,皆为当时之最新版本。广征博引,所

  • 续释名

    清毕沅辑。毕氏认为名物典章数目极繁,《释名》不过释其所知者而已,不能完备;故于群书中之释名物,文句与《释名》相类,而未明言出自《释名》者,广加采辑,别为一卷。题曰《续释名》,附于《释名疏证补》之末。《

  • 琵琶行传奇

    一卷。清赵琴斋(生卒年不详)撰。琴斋乃字,名不详,连城(今属福建)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者自序及其弟赵继曾卷末跋文和题词,知其兄弟二人同寓九江,怀才不遇,相对愁苦,作曲以自况。杂剧《琵琶行》

  • 论语说

    ① 二卷。清桑调元撰。桑调元字弢甫,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此书分上下二卷,每卷又分五个子卷,计500条。该书主旨在于阐发《四书章句集注》未尽之义

  • 阴符经玄解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