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洋防说略

洋防说略

二卷。清徐家干撰。徐家干,字稚荪,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生卒年不详。官至荆州(今湖北江陵)知府。据本书其自撰《跋语》中知,徐氏早年“从军苗疆”时就已留心舆地山川之学。癸未(1883)冬,服官来鄂,适“海疆事起”。所谓“海疆事起”即历史上的中法战争。他辅助湖北督帅筹办江防,乃取沿海、沿江形势,详记道里,考校中西各图附载岛屿沙线,分衍为说,并考古今兵防利钝,参以己见,撰成此书。可见是书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作。此书分上、下二卷,约四万字。上卷的篇目有:奉天海道、直隶海道、山东海道、江苏海道、浙江海道、福建海道、广东海道、长江道里。记述了北起辽东、南至广东的海疆舆地形势。而且不仅记述了地理形势,又指出其战略地位,间有对往昔战事的记载,颇具特色。下卷的篇目有:防海说、防江说、地营图说、润土炮台说、开地隧伏炮说、陆战宜先避敌枪说等六篇。阐述了沿海设防、江防的构想及抵御海上来敌的作战方法。书中多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如《防海说》中,主张建立海、江、陆联合防御体系。反对拘泥专守海岸的旧法,提出海、陆军互相配合作战。议论中肯,予人启迪良多。又主张重点设防,中国沿海疆域万里,城邑林立。与其处处设防、分散兵力,不如重点设防。论述沿海七省的要害之地可重点防守。如奉天(辽宁)之旅顺,直隶(河北)之天津、北塘,山东之登州,江苏之江阴、龙华,浙江之定海,福建之福州、台湾,广东之广州、琼州,皆为要害之地,宜驻军严备。其余海口,可以略为布置,万一失守,于大局亦无大碍。海疆七省中,又以直隶、江苏二省为重等等。此外,主张“以民卫民”,不与敌长较高低,而是以己之长制敌之所短等,也多有可取之处。此书今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有藏。

猜你喜欢

  • 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 兴安县志

    十卷首一卷附续志一卷,清黄海修,蒋若渊纂。黄海,字鲸涛,福建莆田人。拔贡,知县。蒋若渊字静涵,广西兴安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兴安旧有纪事二十九页,略载风土人物,自明嘉靖后一概失纪。乾隆间,

  • 旧德集

    十四卷。清缪荃孙(1844-1919)编辑。缪荃孙,字筱珊,又字炎之,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曾入张之洞幕下,助其编成《书目答问》,官翰林院编修。缪荃孙博览群书,尤精金石、目录

  • 人学

    一卷。美国李约各撰,美国林乐知等译。此书首篇论述人在万物间的位置,接着分资粮、权能、真实、公义、华美、仁爱、永生七章,分别论述人的生活、思想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是作者为教会中人演述哲理之作。书中多驳斥

  • 青溪暇笔

    三卷。明姚福(生卒年不详)撰。姚福,字世昌,自号守素道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史复斋文集

    四卷。清史调(约1751年前后在世)撰。史调字匀五,号后斋,晚号云台山人,华阴(今陕西省关中)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仙游县知县。著有《史复斋文集》。此集凡四卷,皆为文。其中,卷

  • 律吕新书解

    二卷。明张敔撰。张敔字叔成,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曾举弘治辛酉年(1501)江西乡试,官至礼部员外郎。精于乐学,著有《雅乐发微》八卷和《律吕新书解》二卷。此书专为疏解蔡元定《律吕新书》而作,认为蔡

  • 易略

    三卷。明陆梦龙(?-1634)撰。梦龙字君启,号景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调陕西,任布政司参政,分守固原,抗击土寇时战死,赠太仆寺卿,事迹附见《明史

  • 香销酒醒词

    一卷。《曲》一卷。清赵庆熹(1792——1847)撰。赵庆熹,字秋舲,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道光进士,二十年后,始选授县令,因病未赴任,改调婺州教授,晚年礼佛。《香销酒醒词》乃赵庆熹之少时作品,

  • 尚友斋论古

    无卷数,明涂一榛撰。涂一榛,生卒年不详,字廷荐,漳州镇海卫(今福建省漳州市)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举进士,由金坛令擢南京吏部郎,后官至通政司通政使,为官以清正著名。《尚友斋论古》一书把从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