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六卷。清吴瑭(1758-1836)撰。吴瑭字鞠通,仪征(今江苏淮阴)人。年青时习儒,十九岁时因父亲病故,哀痛欲绝,发愤攻医。四年后,其侄又病温,遍请时医治治疗不效。吴瑭因当时初学医术,对温病亦不得要领。三年后在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经过十年时间的临床和理论钻研,对温病颇有心得。著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解产难》、《解儿难》等书。吴氏在学术上师承张仲景、叶天士,处方用药无门户之见,对经方、时方均能灵活运用。吴氏治学审慎,精益求精,认为“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此书初成于嘉庆三年(1788)。为吴氏采集历代名家医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华,间附己意及考验,仿《伤寒论》条文体例撰著而成。约十五万字。卷首引经文为纲,分注分目,原温病之始,名“原病篇”。卷一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上焦证;卷二为中焦篇,论述中焦各种温病及寒湿证证治方药,并于湿温之中论疟、痢、疽、痹等病;卷三为下焦篇,阐述温病下焦证证治方药,并附寒湿数条,兼述由温热之邪所致便血、咳嗽、疝瘕、疟、痢、疸、痹等杂病;卷四为杂论,论述温病诊断和治疗等有关问题,补充三焦治法精义及病后调理,使用者心目了然,不致于临证混淆,有治上犯中、治中犯下之弊;卷五为解产难,证产后三大证等;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法、方、药讨论小儿病理、用药及急慢惊风和痘症等。正文前有凡例十四则,以明吴氏著书的本义和要领,很有提纲挈领、示人规矩之意。书中记病二百三十八条,用方一百九十八首。直接采自叶氏《临证指南》的有九十九条、九十二方;采自《伤寒论》的有三十一条、三十方;采自《金匮要略》的有九条、九方;采自《温疫论》的有四条、四方;采自陈无择一方;喻嘉言一方;李东垣《脾胃论》一方。并从李东垣普济消毒饮衍化出银翘散加减治温毒,从戴思恭的香薷饮衍化出新加香薷饮治暑月感冒等证。此外又采集陶弘景、许叔微、张洁古、朱丹溪、张景岳等二十余家之说。吴氏吸取明清以来温病学说成就,根据温病为热证易伤阴液特点确立清热养阴治疗方法,使保津养阴法系统化、全面化,同时总结出辛凉保津、急下存阴、清心开窍、甘寒生津、咸寒滋阴、育阴潜阳诸法,并制定了一系列实用有效方剂,如清营汤、清宫汤、化斑汤及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等,均有独到之处。吴氏受前贤三焦论述的启发,引申叶天士之说,创立三焦辨证论治学说,即以三焦辨证为纲,病名为目,由上而下,概括论述温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纵横,形成完整的温病辨证论冶体系。吴氏把温病分为风湿、温热、温疫、温毒、暑温、秋燥、冬温、温疟共九种,并以条文形式论述其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以及注解说明,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和领会运用。吴氏继承和发展了《内经》、《伤寒论》以及叶天士以前的一切温病学方面的成就,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此书文字简要,立论新颖。为至今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有临床指导意义。温病学中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有嘉庆十七年(1812)淮阴汪廷珍刻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扫叶山房刻本,199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燹余吟稿

    十二卷。清张经赞(约1852前后在世)撰。张经赞字南皆。湖南武冈人,生卒年未详。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署广东龙门、新兴等县知县。宦粤省三十余年。本编共诗十二卷。原名《守舟山房诗钞》。卷二有《从军

  • 金石综例

    四卷。清冯登府撰。冯登府,见《石经阁金石跋文》。书中所收录,上自商、周,下及唐、宋,并旁收东海诸国所出金石。其例差备,缺略甚多。本书可存之价值仅在第三卷以下,泛举了石刻诸品,并详其体例,考古学者偶有一

  • 隶法汇纂

    十卷。见《隶法纂要》。

  • 月岩集

    五卷。清周礼(约1663前后在世)撰。周礼,字情畊,号月岩,江西宜黄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月岩集》。是集凡五卷,文四卷,诗一卷。其文师法欧阳修,苏东坡,顿挫曲折,酣畅洒脱,颇有欧苏之风致;其诗则平衍,

  • 德平县志

    ①四卷。清戴王缙修,刘胤德纂。戴王缙字绅黄,渤海沧州人,康熙八年(1669)进士,九年(1670)任德平县知县。刘胤德字孟采,一字克滋,号默斋,邑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三年(1646)进士,曾

  • 隋唐两朝志传

    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宋元以降演述隋唐故

  • 本草崇原 侣山堂类辨

    《本草崇原》三卷,《侣山堂类辨》二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高世栻辑。因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经,故名。张氏研究医学,必详明本原且以轩岐、仲景为归。认为《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

  • 邗江三百吟

    十卷。清林兰痴撰。林兰痴,甘泉人。阮文达之舅氏,广陵耆宿,曾协同程雪坪校仇《四库全书》,学识赅博,《邗江三百吟》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全书共十卷,分为:卷一播扬事迹,卷二大小义举,卷三俗尚通行,

  • 周易翼

    十卷。清凌堃撰。凌堃字厚堂。乌程人。除此书外,作者还著有《凌氏易林》四卷。凌氏此书依经立义,不失彖法。前有阮元序曰:“凌氏易以汉学为本。自李鼎祚集解以上,直至孟、费、郑、虞靡不兼综。以明古法且又明乎文

  • 聊城县志

    ①四卷。何一杰纂修。何一杰号彦修,陕西泾阳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聊城知县。按聊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知县韩子廉。此志为二修,上距韩志已七十余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