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甘水仙源录

甘水仙源录

十卷。元李道谦(详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编撰。《甘水仙源录》,又称《甘泉仙源录》。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崇佛陀者言寂灭、尚神仙者言养生术;汉张鲁统领道教,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四者各有分别。后经分化整合,归于儒释道三家。金元之际咸阳人王弃家学道,状若狂疾,于金正隆年间(1156-1160)自称遇仙人于终南山甘河镇(今属陕西户县),饮神水病愈,又得修炼秘诀,遂自号重阳子(即王重阳);于大定年间(1161-1189)在宁海州聚徒讲学,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为主要经典,倡三教归一。取教名为全真教,又称全真道(一说王重阳于宁海讲学时,马钰夫妇筑庵事之,题庵名为全真,后来宗其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因而得全真道之名)。据都卬《三余赘笔》称道家有南北二宗,其南宗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岩、辽进士刘操,刘操授张伯端,张伯端授石泰,石泰授薛道光,薛道光授白玉蟾,白玉蟾授彭耜。其北宗为吕岩授王,王授七弟子: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马钰及马钰之妻孙不二,世称全真七子。道教师承相传授受之事,世人不得见,多为碑传碑文等载记传说。李道谦撰此书,就是裒集各地名山仙宫道观有关全真道之碑铭、宫观碑文、墓志等,述全真教之源流,及人物传记。此书编成于元世祖至元戊子年(1288),刊成于次年己丑(1289)。书前有李道谦自序,后有李道谦弟子张好古后序。全书共十卷,前八卷载录王重阳以下全真教徒五十余人的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载录全真教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李道谦自撰《周尊师道行碑》、《李练师道行碑》等也被收入前八卷之中。其书取名为《甘水仙源录》,甘水是取王重阳于甘河饮神水之意,仙源是说正统仙家全真之传。此书所载传记碑文,多出于元好问、王鹗、秦志安等名流之手,所以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推重,书中所述全真教源流,是后世学者研究全真教史的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重刊道藏辑要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抱朴子

    见《抱朴子内外篇》。

  • 乖庵文录

    二卷。秦树声(1861-1926)撰,秦树声,河南固始人,字幼衡、石衡,号乖庵,光绪进十,官至广东提学使,民国成立,任清史馆总纂。据“文录”自序云“年未逾三十,誓不读齐、梁以下书,”“文录”收寿序七篇

  • 全蜀艺文志

    六十四卷。明周复俊(1496-1574)编。周复俊字子吁。昆山(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工部郎中,云南布政使等。宋代庆元年间,四川安抚使袁说友属知云安县程遇孙等八人,曾编有《成都文类

  • 瓣香书屋石刻

    二卷。清陈受培书。其子陈銮为之刻石。所书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嘉庆十二年(1807)。刻成于道光十五年(1835)。其真书仅能工整,行草毫无笔力。其子陈銮为奉家尊之泽,所以摹勒上石,汇成二卷。内

  • 武备志略

    五卷。清傅禹撰。傅禹字服水,义乌(今属浙江)人。生卒年等皆不详。此书大多撮抄武经诸书及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材料,属军事类书性质。内容分兵诀评、旌旗总说、水战船图、制兵、药方、屯田、占度、选择、祭旗、纛

  • 唐诗解

    五十卷。明唐汝询(1565-?)撰。唐汝询字仲言,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编蓬集》。是书取高廷礼《唐诗正声》、李于鳞《唐诗选》二书,稍为订正,附以己意,为之笺释。书中共选唐代诗人一百八十四家,诗千

  • 襄如堂四书字体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为认场认清题字。为免犯规例起见,因就《裹如堂坊本》所辨四书白文中字体,摘录若干,均依字典校正,注明可从可不从。其中有不尽载者,也可依类而得。与通行临文便览

  •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

  • 词选

    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张琦(1764-1833)选。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习经学,十四岁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改翰

  • 证治要诀类方

    四卷。明戴原礼(详见《推求师意》)撰。此书系作者为配合《证治要诀》而作,又名《秘传证治类方》。书中共载方药四百三十余首,按汤、饮、散、丸、丹、膏分类编次。卷一为汤类,卷二为饮类,卷三为散类,卷四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