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579-648)等撰。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隋末进士,后任秦王李世民王府记室,协助筹谋统一,取得地位,官至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后封为梁国公。《晋书》是官修史
一卷。清代陶圻撰。陶圻字甸方,秀水(今浙江嘉兴附近)人。此书是作者关于“为学”、“仁”等儒家学说的论述之作,涉及儒家学说的许多方面,全书反对王守仁学说。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六卷,补遗一卷。北宋庞元英(生卒年不详)撰。庞元英字懋贤,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丞相庞籍次子。至和二年(1055)赐同进士出身。元丰初,为群牧判官、都官郎中。元丰五年(1082)任朝请大夫、主客郎中
一百二十六卷。明周履靖(生卒年不详)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颠道人,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周履靖生性嗜书,爱好金石,专力于古文辞的研究。他志趣博雅,曾自筑篱笆墙,将河流引入其内,杂植许多梅花、竹子,
五卷。清唐埙(生卒年不详)撰。唐埙字益庵,别号苏庵居士,浙江嘉兴人。诸生,官至知府。是编前有咸丰六年(1856)临清洪毓琛序、自序以及后来付印时其侄孙景崙序。卷中首以所论音义总论、字画增省、音义相反诸
六十卷。清张应昌(1790-1874)撰。应昌字仲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庚午举人,官内阁中书。他认为《春秋》属辞比事,不必立例而义自见。他将汉唐迄于清朝诸儒训释与群籍中涉及《春秋》的共四百余家
十二卷,清裴天锡修,罗人龙纂。裴天锡,字长龄,江南江阴人,进士,官武昌知府。武昌府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知府杜毓秀修,二十六年(1687)知府裴天锡委教授罗人龙等重修府志。依据前志,参以故老传闻、
十二卷。清蔡世远(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
十五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学者称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官至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礼部侍郎等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奉命领兵镇压,病死军中。他熟习辽、金
十三种,七十八卷。清周心如编辑。周心如字幼海,浦江(今属浙江省)人,生平事迹不详。“纷欣阁”大约是编者书室名,因以为丛书名。所收十三种书为:宋朱熹《朱子周易参同契考异》,清许乃济、清王庆麟《左氏蒙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