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器图

礼器图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文风极盛,博学高材辈出。象廖平、杨锐、宋育仁、胡研生、张祥龄、吕翼文和吴之英等人,有的专究经术,有的考证史实,有的工诗文,有的长经济,都闻名当世,称为杰才。之英与宋、杨、廖等人,尤相友善。之英博学强记,广泛涉猎,深通经义,兼精小学,著有《寿栎卢丛书》行世。此书共有十七卷,由于与《仪礼奭固》互相表里,因而,两书的卷目次第完全相同。是书前面有自序,首篇《宫室图》,分庙、寝、朝三类,其次为,《士冠礼》一、《士昏礼》二、《士相见礼》三、《乡饮酒礼》四、《乡射礼》五、《燕礼》六、《大射仪》七、《聘礼》八、《公食大夫》九、《觐视》十、《丧服》十一、《士丧礼》十二、《既夕》十三、《士虞礼》十四、《特牲馈食礼》十五、《少牢馈食礼》十六,《有司彻》十七。其体例为,首先引用经说,其次为释义,末尾附以图。共有五百二十二条,图也如此。至于其撰著是书之旨义,在自序中说到,读经宜图,三礼器事颗图尤宜,《仪礼》为礼之干,汉图长期以来已经佚失,只有郑玄注得以保存,依据注图,因而读经岐谊岐图不能决一,之英原先撰著《仪礼奭固》篇,第仍刘向录据谊时午注为《礼器图》。按:经义之中,“三礼”最为烦琐,《仪礼》尤甚。从汉代以后,历代经师,多著图说,象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编虽然取袭前人之图,但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颇称宏博,并且能用《说文》、古史,证明古制,发前人所未发,致力之深,令人钦佩。上古宫室制度,舆轮名物,房序堂夹之位,车服礼器之形,汉代去古未远,器物犹有存者。郑康成图虽然并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博古图》以后,大多揣摩近似,强命以名,于是,后来言礼器者,以讹传讹,在所难免。此书对于各类名物,考据极精,至于其所附图,则大多为附会,但仍不失为杰作。此书有《寿栎卢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大学中庸演义

    廖平(1852-1932)撰。廖平原名登廷,字季平,晚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人,经学家。著有《四益馆丛书》、《六译馆丛书》。平以《大学》为皇帝之学,专在治平,乃以修身为本,推修齐以比平治旧说之

  • 皇甫持正文集

    六卷。唐皇甫湜(约777-830)撰。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浙江淳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官至工部郎中。性急好酒,恃才傲物,多次触犯同僚,遂自求分司东都,被东都留守裴度召为判官。

  • 诗书古训

    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编修,詹事,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礼、户、工等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漕运总督,湖广、两广

  • 尚书中候疏证

    不分卷。清皮锡瑞撰。郑玄《六艺论》根据《尚书纬》,声称“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隋书·经籍

  • 烟艇永怀

    三卷。明龚立本(生卒年不详)撰。立本字渊孟,江苏常熟人。清兵入关后,不食而卒。该书为立本追记,大半皆名贤巨儒,为古今不可磨灭之人。显达者上述游踪,隐论者兼缀行略。发潜阐幽,事皆有据。此书为《烟艇渔笔》

  • 广仁品二集

    无卷数。明李长科(生卒年不详)撰。李长科,字小有,兴化(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生平事迹未详。此书阐明佛家戒杀之说,并杂举故实以说明因果报应,书名题为二集,当还有初集。而《四库》馆臣所用副都御史黄登贤家

  • 留夷馆集

    四卷。明邓渼,(生卒年不详)著。邓渼字远游,号萧曲山人,建昌新城(今属江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十岁时进士及第,历任浦江知县,山东副使、山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因为触忤阉党魏忠贤,

  • 二楼纪略

    四卷。清佟赋伟(生卒年不详)撰。佟赋伟字青士,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官宁国府知府。宁国府原有北楼,明嘉靖知府朱大器又起文昌台,设书院于文昌台之下。佟赋伟任宁国府知府后,更大加修缮治理,题名为南楼,

  • 二余堂丛书

    十二种,二十四卷。清师范编辑。师范字端人,一字荔扉,云南赵州(今云南下关市东)人,乾隆举人,官至望江知县。其人赋性拙直,文思敏捷,不修边幅,颇具名士风度,有《金华山樵集》。本丛书编于望江县任上,“二余

  • 毛诗奇句韵考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