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解

离骚解

①一卷。清顾成天(生卒年不详)撰。顾成天,字良哉,号小厓,松江(今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赐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翰林院侍讲。著有《离骚解》、《楚辞九歌解》、《读骚别论》各一卷。另有《金管集》、《东蒲草堂文集》。此书专释屈原长诗《离骚》,编成于乾隆六年(1741)。注重事实考核,如“又何怀乎故都”一句,认为“故都”乃顷襄王迁陈地之楚都,而定《离骚》作于顷襄王时,近于《怀沙》的写作时期。对诗中“求女”一段有较详细论述,对本段地名也一一考查。认为“求女”“在争交邻之失计,正言不得,故隐言之”。意在批评怀襄二君娶女于秦。观点较新,可供参考。但过分重于句句字字之考核落实,难免有穿凿之病。有《花语三房八种》本。乾隆六年(1741)刻本,上海图书馆藏。《九歌解》并刻,后附《读骚列论》,不称“别论”,“附论”。前有顾氏《小序》,后有林全旭《后序》。②一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全州(今广西全州)人。官御史,声震天下。乾隆时官湖南驿盐道。《离骚解》仅注解《离骚》一篇。先解题,正文以大字书写,双行夹注,章有大义疏解,如归纳首章大义为:“首述世系及生年月日名字……”。书眉有批语,如“第一句便见无去国之义……”。篇末有乾隆六年(1741)作者《自跋》。书中基本观点,认为《离骚》是一部忠孝之书,曲解《离骚》本义,与方苞《离骚正义》观点相似,不足取。版本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徐维益等重刻《梅庄杂著》本,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年(1884)长沙梁家钰刊《梅庄杂著》本。

猜你喜欢

  • 林初文诗选

    一卷。明林章(1551-1599)撰。林章,本名春元,字初文,福建福清人。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坐事除名。后上书言兵事,瘐死于狱。著有诗文集《林孝廉集》。是书前有曹学佺序曰,初文才士,为嫉者所中

  • 群芳谱

    三十卷。明王象晋撰。王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甲辰(1604)年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作除《群芳谱》外,还有《清悟斋欣赏编》、《翦桐载笔》、《秦张诗余

  • 禹贡正解

    不分卷。清朱镇撰。朱镇字生白,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只审定其中一说,以便节约篇幅,便于初学者阅读,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朱镇在“凡例”中说:“篇

  • 周易观彖疑问

    二卷。大传章旨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前面只署“上谷手授”,不知是谁,也不详其时代。其书于六十四卦各为总说《大传》章旨,于各章也总为疏解,都没有什么奥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金史纪事本末

    五十二卷。清李有棠(生平事迹详见《辽史纪事本末》)撰。此书和《辽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载取《金史》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记述其始末;考异以小注的形式,勾稽群书,考其异同,以便观览

  • 品花宝鉴

    清陈森(1797-1870)撰。陈森字少逸,号采玉山人,又号石函氏,毗陵(今江苏常州)人。他平生酷爱古文诗赋,科举屡试不第,久寓北京。诗文未传,除本书外,早年客居都中时,曾写过一部《梅花梦》传奇。《品

  • 训纂篇

    一卷。汉扬雄(前53-后18)撰。清马国翰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著有《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法言》、《太玄》、《方言》、《训纂

  • 曾文正公帖

    一卷。清许振讳刻曾国藩之书。许振祎字仙屏,为曾国藩之门人,在曾幕府中四年。咸丰九年(1859)驻军抚州,许振祎求曾国藩书此册。内容有杜甫、苏轼、陆游七绝各一首。自为评跋。苏轼五言古诗二首,黄庭坚七言古

  • 石川诗钞

    三卷。清方觐(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方觐,字近雯,号石川。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西安布政史,曾从学于朱彝尊。姚世钰评其诗云:“周旋于亲爱伦理之间,缠绵悱恻,有温柔

  • 劬书室遗集

    十六卷。清金锡龄(生卒年未详。)撰。金锡龄字伯年,号芑堂,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举人。同治初元诏举孝廉方正,阖邑荐举,力辞;截取知县到班,不愿出仕。年七十得国子监监丞衔、七十八赏加光禄寺署正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