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纬捃

纬捃

十四卷。清乔松年(1815-1875)撰。乔松年字建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今榆次)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工部铅子库主事,历任都水司员外郎、常州、苏州、松江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升任安徽巡抚,五年(1866年)调抚陕西,十年(1871年)迁东河总督。光绪元年(1875年)卒,赠太子少保。著有《藦萝亭札记》、《诗文集》、《泛引易纬》等书。纬书产生于何时,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产生于秦末,有人则以为产生于汉初,也有人以为出自孔子之手。据朱彝尊《经义考》载,汉时治纬学者有16家,足见汉代不曾有禁止纬学之说。乔松年利用退朝以后的闲暇时同,勤于著述,日成一篇,广泛辑佚而成《纬捃》一书。此书前十二卷,收录的资料全部来自佚文坠简。末二卷,《古微书订误》、《古微书存考》是乔氏杂采所见纬书旧文对明孙珏《古微书》所作的考证、纠误。由于《古微书》对考释两汉以上遗文多有功夫,但否定太多,混谶纬为一。且书中所引之文有些又不注书名,使后学难以相信其说。明清之际纂辑纬书者甚多,而以赵在翰、马国翰二家成就最高。赵书完全按照《隋书·经籍志》收录前代纬书,而不收图谶。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纬谶皆收。清殷元正曾著有《集纬》十二卷,此书仅有写本,没有刊行,其后散佚。乔松年《纬捃》的内容与《集纬》基本相似。因而从乔氏之书可以窥殷氏《集纬》之大概。乔氏因《易纬》八种,已有武英殿刊本,所以没有将《易纬》收入《纬捃》。但是天一阁21种奇书中的《乾坤凿度》、祁承的《澹生堂余苑丛书》中《礼含文嘉》,以及张海鹏辑《学津讨源丛书》中的《郑注尚书中候》等重要书籍也未收入。由此可知收集遗文典籍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不过辑书的工作,往往后来居上。自然乔氏之书较之以前诸书,略高一畴。书前有刘秉璋,李文敏、任道熔撰写的序。《纬捃》目录,卷一《易纬》,卷二至卷三《尚书纬》,卷四《诗纬》,卷五至卷六《春秋纬》,卷七《礼纬》,卷八《乐纬》,卷九《孝经纬》,卷十《论语纬》,卷十一《河图纬》,卷十二《洛书纬》,卷十三《古微书订误》,卷十四《古微书存考》。有清光绪三年(1877)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女红余艺

    一卷。清毛秀惠撰。毛秀惠,生卒年不详,字山辉,江苏太仓人,画家、诸生王愫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善长诗词,尤工山水画。著有词集《女红余艺》。并有其诗《戽水谣》一首云:绿扬深沉塘水浅,辘车声满疆圳。倒挽河

  • 越缦堂骈体文

    四卷。附《散体文》一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学识渊博,对史学功

  • 海道图说

    十五卷,附长江图说一卷。金约翰(John W·King)辑。金约翰,英国人。《海道图说(附长江图说一卷)》江南制造局本,共十五卷。卷一、卷二、卷五为英国付兰雅(John Fryer)译。卷三、卷四及卷

  • 墨子杂志

    六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此为《读书杂志》之第七种。王念孙校订《墨子》的目的,在《读墨子杂志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墨子》之书,旧无注释,亦无校本,故脱误不可读。至近时卢氏抱经,孙氏渊如

  • 星子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蓝煦等修,曹征甲等纂。蓝煦,湖南长沙县人,监生出身,同治六年(1867)任星子县知县。曹征甲,邑人,举人出身。星子向无旧志,地附郡郭,事附郡乘,故多缺略。蓝煦到星子县后,奉令续修郡志

  • 春秋经世

    一卷。明魏校(见《周礼沿革传》)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朱彝尊《经义考》卷二〇〇作《春秋经世书》,二卷。该书取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的意思作书名,所注仅隐公一卷。其注多从《左传》,又夹以自己

  • 嘉业堂善本书影

    五卷。清刘承干辑。刘承干(1883-1963),字贞一,号翰怡,别号求恕居士,浙江吴兴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贡生。其藏室题名“嘉业堂”。此书为其所藏善本书影的汇编,按四部编排,各以宋元为断。卷首

  • 继志斋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王绅撰。王绅字仲缙,浙江义乌人。待制祎之仲子。《明史》附见祎传。称祎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于宋濂宋濂器之曰:吾友不亡矣。蜀献王聘绅,待以客礼。王绅求献王往云

  • 清绮轩词选

    十三卷。清夏秉衡选。夏秉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选历代之词,按小令、中调、长调而分。清词入选甚多。唐宋之词,本声律与形体并重。虽间有未合,而大体精纯。明词俗滥,清词虽众,亦当慎择

  • 放翁词

    一卷。宋陆游(1125-1211)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少年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