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典通用考

经典通用考

十四卷。清严章福纂。章福字秋樵,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诸生。潜心小学训诂,成《说文校议议》三十卷,另有著录。此书首有自序,作于咸丰丁巳年(1857),末有后序,作于咸丰辛酉年(1861)。此书大旨以为,唐虞三代文字无多,多假借,当以今文释古文,如郑康成笺注,每谓某读为某,某读如某,陆德明音义每谓某《说文》作某,就是这个意思。或以古文别今文,如《说文》或言读若某,或言读与某同,或复举一曰,或引经异文,就是这个意思,如此则假借之义明,而古文亦借以得传。然学者每以假借为正字,以至把今文视为古文,把古文当作今文,颠倒舛错,滞执不通。因而纂成此书,以《说文》为主,因为《说文》皆正字,经典多假借。经典中有的是本无其字而假借,也有先假借而后有字的。通用也是假借之类。因而以十三经假借字,依《说文》部次,某为正字,某为通借字,或字相同而义别,或字相似而义别,一一辨而析之。此书所为,确有依据。如“公”字,谓据《小雅》“以奏肤公”,传:“公,功也。”《说文》作“功”,云“以劳定国也。”而五等之爵首的“公”和《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的“公”,疑即此“功”字。又谓《尔雅·释亲》“夫之兄曰兄公,夫之姊曰女公。”《说文》作“伀”,云“志及众也,公平分也。”“公”与“伀”义略同。兄公女公,即“伀”字引申,而《汉书·贾谊传》“与公并据”,《史记·毛遂传》“公等碌碌”,疑即此“伀”字。如此之类,不为无见。惟惜不多见。此书又鉴于《说文》重文最难检,别辑《重文便检》,附于卷末。书刊于1917年,其后有刘承幹序。

猜你喜欢

  • 周颠仙传

    一卷。明朱元璋撰。此书是朱元璋为记述周颠仙事迹而作。据文中所述,周颠仙,建昌(今属四川西昌)人,少得狂病,其踪迹甚怪,初谒太祖于南昌,又随太祖至金陵,后从征平定陈友谅,旋即辞去。陈友谅既平,朱元璋遣使

  • 丘陵学山

    无卷数。明王文禄(生卒年不详)撰。王文禄,字世廉,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十年(1531)举人。王文禄性嗜书,闻人有异书者,辄倾囊购之,得必手校。缥缃万轴,置之一楼。年八十余,犹计偕北上,不屑就乙科秩

  • 听潮居存业

    十卷。清原良(生卒年不详)撰。原良字鸣喜,乐安(今属山西省)人。顺治间贡生,官宁都县训道。是编共十卷,每卷分立四字标题。卷一《明宗正学》,上部多讲学之语,下部杂论经义。如称孔子学问源于契、成汤、武丁,

  • 妙贯堂余谭

    六卷。清裘若宏(生卒年不详)撰。裘若宏字任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康熙举人。《妙贯堂余谭》是裘若宏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多是论述旧闻,随事论断,共分五类,论述谭史、谭学、谭诗、清谭、杂谭。另又论述

  • 经义塾钞

    一卷。清俞樾撰。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书文句为题,作文阐发其义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下诏科举废除时文,改用“四书义”、“五经义。”俞樾遂根据科举要求,撰写了这一卷文章,作为学子应试的

  • 台州丛书

    二集,九种,九十一卷附一卷。清宋世荦编。宋世荦字卣勋,浙江临海人。乾隆年间举人,官陕西扶风县知县。著作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仪礼古今文疏义》二卷等。丛书是宋世荦官扶风时,搜其乡先哲著作汇刻而成。收

  • 白沙诗教解

    十卷。附《诗教外传》五卷。明陈献章(详见《白沙集》)撰,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注。《白沙诗教解》共一百六十六篇,皆阐发性理之作。《外传》则皆陈献章语录之类,与其诗相互参阅之作。而湛若水据此以类

  • 纲目分注补遗

    四卷。清芮长恤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严尹。溧阳(今属江苏)人。前明诸生。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朱熹《通鉴纲目》包括正纲和分注。因为系出自朱子,故其间舛漏,世皆牵强解释。长恤考其本源,知分注非出于朱子之

  • 冷语

    三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其弟子马恒谦编辑而成。全书仿照朱熹的《语类》一书体例,依据朱熹的学说并以此展开论述,大意为攻击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但观点有些偏激之处,如攻击对程朱学说

  • 金石遗文

    五卷。明丰道生(生卒年不详)撰。道生即丰坊晚年所改之名,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嘉靖二年(1523)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通知,免归。博学工文,尤善书法,其诸经伪本,多以篆籀古文书之,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