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话

经话

二卷。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师事湘潭王闿运。清末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廖平长期从事教学,曾任四川国学学校校长,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等校教授。他一生著述达百余种,作为清末今文经学派的代表,其学术思想曾在国内产生过重要影响。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的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就曾直接受其影响。廖平的《今古学考》、《古学考》、《知圣篇》、《辟刘篇》等著作实际上在清代变法维新的思潮中起了一定的启导作用。所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政学通义》。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旧说……有为之思想受其影响,不可诬也。”廖平治经多变,初持今文为孔子所创,古文为周公所创之说;戊戌变法前后,又著书自驳,说今文是小统,古文是大统;后来又撰《孔经哲学发微》,讲说“天人”、“人学”、“王学”,牵强附会,愈益离奇,反映了今文经学的没落。其著作有《四益馆丛书》,后又增益为《六译馆丛书》。《经话》一书是廖平研治经学的杂记,大抵泛论诸经,逐一订证各家得失。廖平把治儒家经学比作释家道家之入门,皆有戒律。指出习儒之士,解经恣意发挥,使后学者无所信守。要探索儒经精深微妙之旨,须先立章教;首戒不得本源,专门沿袭支派;二戒以古乱今,不分家法;三戒自恃才辨,以敏捷的口才强词夺理;四戒支杂衍说,游荡无根。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才能高超、学识广博的人,也是十分忌讳的。那么中贤以下的人,其弊可陈:不守古训,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如何邵公(休)之误用董(仲舒)说,刘申受(逢禄)又抄袭何注;或不识深奥的义理,却依傍门户;或违背传注,好作新解,株守陈言,牵强附会;或不通音训,罔识古义。廖平对世所袭用的流弊略加敷陈,并以此为依据穷源究委,凡各经篇目的真伪,注疏得失,及其微言大义,训诂典制,一一加以考证。上溯孔子订六经之真伪,下论历代儒者说经之是非,可谓博大精深,融会贯通。体现了廖平研治经学的创造精神。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刻本、《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四声切韵类表

    一卷。清孙文昱编。孙氏将《四声切韵表》重加编制而成《四声切韵类表》,他定古韵为十八部,并以十八部概括江氏所定的一百零四个韵类。他说其书“不过明古今韵部所由离合,以为学者之先导。”目的是使人了解古今音分

  • 射阳先生存稿

    四卷。明吴承恩(约1504-约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迁居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仁和县学教谕,但官都不显。其父吴锐,因家

  • 冷庐医话

    五卷。清陆以湉(1802-1865)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桐乡县(今属浙江)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三十五岁宦游武昌,三十八岁官杭州教谕。因弟及子均为时医误药而卒,遂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学

  • 孔孟事迹图谱

    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为学师事王守仁,平生考经索传,著述丰富,著有《易学四同》、《诗

  • 读易约编

    四卷。清朱江撰。朱江字东注,江都(今扬州)人。该书成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其凡例称该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大小试题者著其精意,其余的只存经文。这可能是乡塾课蒙之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元包经传

    见《元包》。

  • 永思斋文集

    六卷。明李日茂(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李日茂,字文华,号培吾,河北青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永思斋文集》。此集共六卷,皆文而无诗。日茂为人刚正,故其

  • 两垣奏议

    一卷。明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属今山东聊城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给事中之职,遇事敢直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而被贬为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而卒。著有《周易札记》。《两垣奏议》收

  • 高坡异纂

    二卷。明杨仪(约1541年前后在世)撰。杨仪,字梦羽,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兵部郎中,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螭头密语》一卷、《骊珠随录》和本书等。这部著撰乃志怪之书,前有自序,题曰《高坡异纂》。高坡者

  • 福宁府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李拔等纂修。李拔,字清翘,号峨峰,四川人,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福宁府知府。福宁府志,明曾数修。书皆无存。李拔任知府后,恐故实放失,又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纂成此书。乾隆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