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蒙求

蒙求

二卷。唐李翰(生卒年不详)撰。李翰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华之长子。弱冠擢进士第,累迁大理司直,拜左补阙,加翰林学士。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李良进表称之“错综经史,随便训释”,李华序称“引古人言行善恶,参之声律,以授童幼,则经史百家之要奥,十得其四五矣。”故而当时风行于世,远及日本。李翰不仅撰是书,而且自为之注。然乡俗抄写,删节辄多,并有将其注语中所引书名省略者。于是宋理宗时徐有光为作补注。但《三字经》、《百家姓》流行于蒙馆后,是书始微,至明清时已鲜为学者所知了。乾隆修《四库全书》,仅著录徐子光补注本,竟不知其书原有自注。日本文化丙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天瀑山人得古抄本,称是李翰原注,刻入《佚存丛书》。光绪初杨守敬访书日本,又得古抄卷子改装本一卷,附音增注旧抄本一卷。增注本与《佚存》本为近,古抄本则远在诸本之上,守敬谓最近翰注原书。我国现存敦煌写本二卷:甲卷为卷子本,存二十八行,始李良进表之后段,次李华序,又次为《蒙求》原文二十八句;乙卷为折叶装本,仅存两叶,恰是一折,自“爰盎欲坐注语”起,至“李郭仙舟”句止。并为唐末五代写本。甲卷李良进表后,有“良令国子司业陆善经造表,表未行而良授替,事因寝矣”一行,杨氏古抄本虽亦有之,而“替”误为“賛”。乙卷注语所引古书,较诸本独详,持之与《佚存丛书》所谓古注本及徐子光补注本相较,则凡古本徐注易以后出之书者,皆守敬所谓以见存书史换之者也。故此敦煌写本又较古抄本为尤古,虽存千百于什一,大约是李翰原书,五代旧本。按,日本《佚存丛书》题为后晋李瀚撰,这是沿袭《旧唐书·萧颖士传》的错误。刑澍《守雅堂文集》、黄廷鉴《第六弦溪文抄》、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均有辨证。

猜你喜欢

  • 流沙坠简

    ①不分卷。法国沙畹撰。光绪末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甘肃、新疆,得汉晋及唐简册约二千件,交予沙畹考释。于是沙畹同在巴黎的中国学者吴勤训、魏怀二人一起对此进行排比整理,选其中文字可辨识的作考释,编辑

  • 喻世明言

    见《古今小说》。

  • 御定题画诗

    一百二十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45一1702)定。此集为历代题画诗总集。所录历代题画诗共八千九百六十二首,共一百二十卷,分为三十门。前有玄烨御制序文。是迄今收录题画诗最为宏富的一部。其体例之严

  • 梭山农谱

    三卷。清刘应棠(生卒年不详)撰。刘应棠,字又许,人称梭山先生,奉新(今江西奉新县)人。早年应试求仕,失意后使隐居梭山。《梭山农谱》分为耕、耘、获三卷。较为详细地讲解了耕、耘、获不同阶段进行的农事活动,

  • 灵宝真灵位业图

    见《真灵位业图》。

  • 古微堂外集

    八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举明经。次年随父入京,师从胡墨庄、刘蓬禄诸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

  • 药地炮庄

    九卷。明方以智(详见《通雅》)撰。此书是方以智所作《庄子》解;药地,是方以智僧号,“炮庄”是解《庄子》的代名词。其书要旨,诠以佛理,借庄子混漾恣肆之谈,自摅其意。《四库提要》称其“有托而言,非《庄子》

  • 黄石公三略

    三卷。旧题黄石公撰。黄石公事迹具《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述云:秦灭六国后,故韩相后人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于博浪沙行刺始皇帝,未成。遂更名姓,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在圯(桥)上遇一褐衣老父,以为良“孺

  • 陈副使诗

    一卷。宋陈洎(约1041年前后在世)撰。陈洎字亚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陈洎为陈师道之祖,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洎工诗,有诗集一卷。此集仅诗12首,金侃跋语称“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

  • 春秋中国夷狄辨

    三卷。清徐勤撰。徐勤字君勉,三水(今广东三水)人。曾从学于康有为,治《春秋》经世之学,尤致力于公羊家之说。该书分三篇,每篇为一卷,分别为:《中国而夷狄之》第一,《夷狄而中国之》第二,《中国夷狄进退微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