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统释序

说文统释序

一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大昭字晦之,一字竹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大昕弟,事兄如师,不求闻达,潜心学问。主要著作有《说文统释》、《广雅疏义》、《迩言》、《嘉定金石文字记》、《尔雅释文补》等。《说文统释》是部未刊书,人所不见,只有钱氏自序一篇并自注,共三万言。鄞县郭传璞得其手写本刻之。据郭氏云,此书有六十卷,但不知稿本尚存与否。从钱氏自序可知,是书在于明古形古义古音,其例有十:“一曰疏证以佐古义。凡经典古义以及星象、郡国、山川、训诂、历律、器用、舆服、制度、宫室、饮食、鸟兽、草木、虫鱼之类,见于载籍,与许合者,所必收也。二曰音切以复古音。徐铉本音切用唐孙愐韵,徐锴本用朱翱所音,又有《五音韵补》十卷,锴所加也。三家并不知古音,往往误读。又许君言读若某者即有某音,今并补正。注中字有疑义及不经见者,悉加切,仿《经典释文》之例也。又《说文》本有旧音,《隋书经籍志》有《说文音隐》、《颜氏家训》引之,唐以前传注家多称《说文》音某,今亦采附本字之下,以资考订。三曰考异以复古本。凡唐本、蜀本引见于他书者,及《系传》本、清浦王司寇昶所藏宋椠本,暨古书所引有异同者,悉取以折中焉。四曰辨俗以正讹字。凡经典相承俗字,及徐氏新补新附字,皆辨证详明,务合于古,别为一卷,附于本书之后。五曰通义以明互借。凡经典之同物同音于古本是通用者,皆引经证之。六曰从母以明孳乳。如‘完’、‘刓’、‘髡’、‘’、‘忨’‘蚖’、‘沅’、‘阮’、‘芫’、‘黿’、‘玩’、‘’、‘邧’、‘’、‘冠’等字,皆以‘元’下注云‘从此’,若子之随母,以明孳乳之本,许君亦有此例也。七曰别体以广异义。凡重文中之籀篆古文奇字,皆有所从。其有鄙见所及而许君末言者,亦略释之。经典两用者,则引而证焉。八曰正讹以订刊误。凡许君不收之字注中不应用,此皆传写者妄改。又字画刊刻脱误者,并校正之,仍云旧讹为某,今据某书改正,不敢凭臆奋笔也。九曰崇古以知古字。如‘鸟’部‘鷐’、‘鴠’、‘’、‘’之类,经典亦有不从‘鸟’者,此古今字耳,今于某字下注云‘古用某’。十曰补字以免漏落。如‘由’、‘希’、‘免’、‘畾’、‘梯’、‘’、‘’‘’、‘’、‘’、‘’、‘佐’、‘’、‘’、‘稫’、‘’、‘’、‘’、‘刘’、‘’、‘洴’、‘丽’、‘艺’、‘杂’、‘綷’、‘爿’、‘杂’、‘皂’、‘恝’、‘’、‘’、‘旾’、‘’、‘’、‘筮’、‘皖’、‘、‘綦’、‘串’三十九字,从此得声者甚多,而书中脱落此字,有子无母,非许例也,今酌补之,亦别为一卷附后。”序中亦有六书的界说,殊不足取,略而不录。此序有乾隆五十年(1786)刻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董氏章句

    一卷。辑佚书,魏董遇撰,清马国翰辑。董遇字季直,建安初年举孝廉,明帝时官至大司农,其事附于《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陆德明《经典释文》称,有《董遇章句》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载,魏大司农董季直注《易》

  • 古文尚书证讹

    十一卷。宋王应麟撰集,清李调元校刊。本书为王应麟原著,一向没有刻本刊行于世,李调元恐其日久湮没,因此校定刊行之。汉代郑玄对于五经皆有注解,汉魏以来,皆立于学官。然唐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则《易》用王弼

  • 论语卫氏集注

    一卷。晋卫瓘(220-291)撰。马国翰辑为一卷。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书法家。官至太保。《隋书·经籍志》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为卫瓘所注。梁有《论语补缺》二卷,为宋明帝补卫瓘缺,已亡佚

  • 读淮南内篇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鸿庆校《淮南子》,参考了王念孙《淮南内篇杂志》、俞樾《淮南内篇平议》等书,共校订一百七十六条,如在《俶真训》篇中,有始者一节,引

  • 古学捷录

    十卷。清陈应麐(生卒年不详)撰。陈应麐原名应明,宁缙英,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本书为科举答策而作。共十篇,每篇又各设子目。所采皆明人类书。错误之处也较多。

  • 缶庐诗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

  • 后斋遗稿

    二卷。明陈宪(648~725)撰。陈宪,字伯度,号后斋,余干(今江西余干)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司参议。著有《公余纪拙》,《粤江行稿》等。是集有《公余纪拙》一卷,《粤江行稿》一卷

  • 晚闻居士遗集

    九卷。首 一卷。清王宗炎(1755-1826)撰。王宗炎,原名琰,字以除,号谷塍,晚号晚闻居士。浙江萧山人。乾隆进士,曾任知县。性淡泊,作官后杜门不出。学问渊博,藏书甚富,筑有十万卷楼。工古文、词,以

  • 锦官录四书臆说

    十二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十二卷,前有自序。谓臆说者,本王姚江《五经臆说》之旧名。其卷一《大学》,卷二《中庸》,卷三《论语》、《孟子》,卷四、五、六泛论仁义礼知,卷七说学,卷八说人,

  • 高邮王氏遗书

    七种,二十九卷。清末民国间罗振玉编。是书所收,大半为清代王氏父子未刻稿,是罗振玉居天津时购得,并将其三世遗文编录成书。第一种为罗振玉编《高邮王氏六叶传状碑志集》六卷,有助于了解王氏家族史。其余六种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