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安堂集
十卷。明李春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福建兴化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以修撰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隆庆初官至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李春芳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目。然所作皆不传。是集为其子李茂材所编。凡十卷。其中疏、表、序记之文居多,诗则不满一卷。前有李戴、于慎行、朱赓、李维桢序,皆称李春芳不以文墨见长,是以其存草仅如此。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卷。明李春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福建兴化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以修撰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隆庆初官至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李春芳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目。然所作皆不传。是集为其子李茂材所编。凡十卷。其中疏、表、序记之文居多,诗则不满一卷。前有李戴、于慎行、朱赓、李维桢序,皆称李春芳不以文墨见长,是以其存草仅如此。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法国人沙畹(1865-1918)、伯希和(1878-1945)合撰。沙畹治学严谨,著述颇多,其中尤以《西突厥史料》最为有名。伯希和系沙畹的学生,多次来华,曾著有《敦煌千佛洞》一书。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所
二十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此书采摭汉魏以后之诗文,悉以六经统领。将诗分流五种,其别为二十一种;《书》分流八种,其别四十九种;
三卷。唐李肇(详见《翰林志》)撰。原名《国史补》。最早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分上、中、下三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均著录为二卷。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认为“二”是“三”字之误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十二卷。清刘继纂修。刘继,江西乐平人,举人,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建县之始,县令黄大鹏纂修志略。刘继莅任,奉直省编志之旨,凡通都会邑,都采辑成书,遂与诸多人士谋修葺县志,复考新会、开平旧志,以黄
一卷。清王庭(1607-1693)撰。王庭,字言远,号迈人。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六十一岁辞官,归乡闲居。王庭少年能诗,曾与堂兄王翃以诗唱和,颇得称赞。后宦游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焦山寺所藏周鼎曰无惠鼎,乃明代中叶京口某家故物,后舍之寺中。翁氏撰此书,益集清初以来诸家题咏考释而为之补正。如顾炎武、朱彝尊、汪琬、王士祯、张潮、厉鹗之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杨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
十二卷。明郭大有撰。郭大有字用亨,江宁(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人。是书取古人之事迹功业为标题,并且以其事来作论断,其“凡例”云,凡可以为策论者,择取以利于举业。则其书不必更问。此书有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十六卷。清杨椿(约1675-1753)撰。杨椿字农先,江苏武进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擢侍讲学士。乾隆间偕修《明鉴纲目》。生平著述颇富,皆散佚不传。其遗文十六卷,子孙两代均欲付梓,未果。《孟邻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