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赤水元珠

赤水元珠

三十卷。明孙一奎(1522-1619)撰。又名《赤水玄珠全集》、《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属安徽)人。因父病而立志学医,先师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又研究经典医著及诸大家典籍,勤奋好学,诵读无间,历寒暑三年。为寻师访友,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广询博采,择善而从,历三十余年乃精于医,为人治病,每有良效,名噪当时。著有《医旨续余》、《医案》等书。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不仅沉酣于《内经》、《难经》之书,精研本草,参阅方书,并结合仲景之后历代名家医著,加以融汇贯通。他认为:“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仲景不独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指滑伯仁)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医旨绪余》)孙氏反对命门、三焦等理论并有独到见解,认为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实由宗气所宗,人的呼吸赖宗气的推动。人身君相之火均为人火,为内火,不能以君相来分属天人,而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乃亘古不易之论。在治疗中孙氏“首重明证”,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变多有始同而终异,执法不能执一而无权变。在遣方用药中十分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与其三焦、命门理论相印证。此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如风门中又分伤风、真中风、类中风、痦痱;寒门中又分中寒、恶寒。大旨以明证为主。其中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此书中孙氏的学术见解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唯卷十“怯损劳瘵”门附“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非为正道,为全书之瑕疵。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初刻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识仁编

    二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是其门人杨起元所编。书名“识仁”取自程子“为学须先识仁”之语。此书皆提倡禅宗,随意为幻杳之论。

  • 洪龟父集

    二卷。宋洪朋(生卒年不详)撰。洪朋字龟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县)人。黄庭坚之甥。两举进士不第,与弟芻、炎、羽并有才名,号称“四洪”。朋还是“江西诗派”中的诗人,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所列二十五人,其中洪

  • 保靖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林继钦修,袁祖绶等纂。林继钦,无锡人,曾任宝靖县知县。袁祖绶,石门人,保靖县训导。保靖县志,创修于雍正九年(1731)。其后一百四十余年间,屡经采辑,迄无所就。后邑举人罗经番有续辑志稿

  • 白阳集

    不分卷。明陈淳(1483-1544)撰。陈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号白阳山人,江苏长州(今苏州)人。以诸生援例入北监。卒业归,不复旧选。《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征明传中。陈淳少从征明游,以书画擅

  • 古文尚书疏

    一卷。清王谟辑,题梁吴郡顾彪撰。《北史·顾彪传》云:“顾彪字仲文,余杭人,明《尚书》、《春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撰《古文尚书》二十卷行于世。”孔颖达《尚书正义》则云:“《古文》,近至隋始流行河朔。其

  • 左传快评

    八卷。清刘继庄撰,金成栋辑。继庄生平事迹不详。成栋字天三,海阳(今属山东省)人,曾从学于继庄之门。此编前有金成栋题辞,称刘继庄评定《左传》诸篇,成栋及同学诸子辑刻。全书共八卷,摘取《左传》菁华,以为修

  • 颜氏家训

    二卷。北朝时颜之推(531-约590)撰。颜之推字介,山东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其父勰,对《周官》、《左氏学》很有研究,颜之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二岁时,正值梁湘王绛自讲老庄,于是拜绛为

  • 托素斋集

    十卷。清黎士宏(1618-1697)撰。黎士宏字媿曾,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少师宁化李世熊,为入室弟子,以诗文名。徐世溥、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顺治十一年(1654)举乡试,授江西广信推官。官至陕西布

  • 益阳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 仪礼节贯

    三卷。清朱璠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璠字胜之,江西南城县(今江西省东部)人。书首有璠叙录,大意是:《仪礼》文多冗复,读者概以节取。这里编取记之零星者附于经,择取纂疏确当之训诂以补充其缺脱,订正其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