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经注

道德经注

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道德经》流传至清代,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众家之注各立一说。自清世祖福临始,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或非以“失其意”,或议为“未彰全旨”。继之有张尔岐,认为各家所注如同使清水渍蔗、加醋,或甜或酸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徐大椿效法福临、张尔岐,在其所作《道德经注序》中,称《道德经》“非谈道德之书”,而“五千言”都是谈“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则是“五千言之宗旨,也是五千言之义疏”。在《道德经注凡例》中,评众家之说“非汗漫支离,即疏略浅陋”。称王弼之注“词亦肤近”,斥河上公注“文理不通”。认为老氏之学与六经只是时代和旨趣不同,老氏所云养生修德治国用兵之法,“皆本于上古圣人相传之精意”。所以曾与黄帝并称,“其用甚简,其效甚速”。徐大椿《道德经注》,分《老子》为上下二篇,不用《道经》、《德经》为名目。分上下篇为八十一章,不用传统章名而以每章首句标题。参考诸本,取词意通达者释经。训诂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融贯经文者。诠释主于言简理赅,要旨与张尔岐《老子说略》相近。对《老子》研究深刻,发挥显著,实为众家注中之善本。附载《阴符经注》,别具风格,见解卓异。其书序称《阴符经》是“赞《易》之书”。认为如果能知《阴符经》所谓“五贼”、“三盗”、“机在于目”、“禽之制在气”等数端,就可以“宇宙在手,变化生心,而能执天之行矣。”强调只有善读《阴符经》者才能得其益,而不可误解经义,视为“奇邪险谲之书”。认为《阴符经》作者“非得黄老之精髓者不能撰”。如果学习经义,用于“养生、保命、治国、用兵无所不通”。不必臆推谁人所作。其《阴符经注》以易理释经,要旨在于使人明“阴符”,晓“易道”,通其微妙,推广其义,以探究全易之理,又不能互相取代。其书也是《阴符经》诸注中之佼佼者。后人对其所注《道德经》与《阴符经》皆予肯定,但认为其《凡例》对古人之作所议未免失当。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天台八教八意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天台八教八意》一书,其文皆从智大师维摩诘所说经文玄义四教义中录出。卷初略明化仪四教,称之为顿渐秘密不定。次明化法四教,谓藏通别圆。内分四段,

  • 左氏摘奇

    十二卷。宋胡元质撰。元质字长文,平江府长洲县(今江苏吴县)人。幼颖悟,中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礼兵部郎官、给事中,出知和州、太平州,迁江东安抚兼知建康府,四川制置使知成

  • 魏子

    一卷。汉魏郎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魏郎字少英,后汉上虞人。从博士郤仲信学《春秋图纬》,又诣太学受《五经》。累官尚书。为八俊之一,时称天下忠贞魏少英。因党议免官,著书数篇,号魏子。《隋书·经籍志

  • 孝经本赞

    一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代学者,书画家。学术上主张调和朱熹和陆九渊。著有《榕坛问业》、《黄石斋先生集》等。是编系从手迹录出,经十八章,每章

  • 春秋大义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

  • 滇南山水纲目

    二卷。清赵我轩撰。赵我轩,生平不详。《滇南山水纲目》昭代丛书本,共二卷。兹篇考滇水甚详。其谓澜沧江,自入云南界,经六度曲折,行二千五百里,入阿瓦国界,又东南经老挝界,又东南经安南国,为富良江,入于海也

  • 易经一谈

    无卷数。清王俶撰。王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与《本义》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本依照费、王之次序,已错乱经文。又只载有《本义》而不及《程氏易传》,注不全而解更加艰难,因此遵从朱子十二篇旧有次

  • 昭潭名人法帖

    四卷。清冯准辑。所收皆湖南湘潭一邑之书人。第一卷明代周星、李驭芳、王岱、唐世征、郭幼隗。第二卷陈鹏年、张烂。第三卷李观正、曹试。第四卷罗修源、秦定关、陈潭屿、张九钺、宋本敬、周新霁、胡师孟、张顾堂、周

  • 荩心堂集

    二卷。明王尚文撰。王尚文,字宝江,真定(今河北石家庄)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武进士。累官福建总兵官,挂征蛮将军印,都督同知。著有《荩心堂集》。此集共二卷,所录为当时奏疏、扎启,附以赠言、寿序之类。故称

  • 静修斋经解三种

    十八册,不分卷。清仇景崙撰。仇景崙,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字嶰伯,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研究群经,颇有发挥,但不自立门户。魏王弼的《周易注》,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王注屏弃了汉儒灾异、谶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