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遵义府志

遵义府志

四十八卷,清平翰创修,黄乐之主修,郑珍、莫友芝纂。平翰,字樾峰,浙江山阴县人,道光年间任遵义知府。黄乐之,顺德人,举人。郑珍(1806-1864),字子伊,晚号紫翁,贵州遵义人,道光五年(1825)恩贡,十七年(1837)举人,官古州厅和荔波县学训导。清代著名学者与诗人,崇尚考据,精于经学,善诗,为晚清宋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古今文献》、《仪礼私笺》、《说文新附考》、《经说》、《说文逸志》、《荔波县志稿》等。莫友芝(1810-1871),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善长于汉、宋两学及名物训诂、目录版本之学,著有:《郘亭经学》、《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古刻钞》、《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黔诗纪略》等。遵义自汉设群牁郡后,郡人尹道真,开创西南文学之先河,唐设郎州,宋设播州,逮及元明,虽迭有兴革,号为大郡,都志最古者,为顾炎武方舆纪要夷牢水注下所引,今不得复睹。清康熙中邑宰陈瑄奉敕修志,三月纂成。其书简略不足观。道光中平翰来守斯郡,始议重加纂辑,聘郡人郑珍和独山莫友芝主纂。历时三年,遂成此志。《遵义府志》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全书四十八卷,三十三目,分为:卷一图说、星野,卷二建置,卷三疆域附形胜,卷四山川,卷五水道考,卷六城池附街坊村场,卷七公署,卷八坛庙附寺观,卷九关梁,卷十古迹附蒙墓,卷十一金石,卷十二户口,卷十三至卷十四赋税附关榷、杂税、经费、积贮,卷十五蠲恤附养济院、养育堂、漏泽园,卷十六农桑,卷十七物产,卷十八木政,卷十九坑治,卷二十风俗,卷二十一祥异,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学校,卷二十五典礼,卷二十六兵防附驿递、马政,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职官,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宦绩,卷三十一士官,卷三十二选举,卷三十三至卷三十八人物:列传、列女传、寓贤、方伎,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一纪事:周秦至五代、宋至明、国朝,卷四十二至卷四十六艺文:诏敕、奏疏、露布、记、序、碑记、文、檄、教、论、难、考、辨、书后、墓志铭、赋、颂、铭、诗,卷四十七杂记,卷四十八旧志叙录。此志中征引前籍四百余种,并导源究委,实事求是;体裁并有,自不专价一家;随事发凡,亦不承袭故习。从此志内容看,精博为各方志之冠,为贵州方志中的上乘佳品。有光绪十八年(1892)补刻本及民国二十六年(1937)刘千俊补刻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观古堂书目

    十五种,四十六卷。叶德辉(已著录)编。所收书为《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叶德辉考订)、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二卷、明梅鷟《南雍志经籍考》二卷、明高儒《百川书志》二十卷、明朱睦《万卷堂书目》四

  • 函山集

    十卷。明刘天民(1486-1541)撰。刘天民字希尹,号函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除户部主事,谏武宗南征,受廷杖。改礼部,谏大礼,复受廷杖。迁吏部郎中,出知寿州。历官按察司

  • 历代法宝记

    三卷。唐代佚名撰。《历代法宝记》一书,为南禅宗门人所作。此书专记禅宗传授次第,自诩师承,弘扬宗门。据资料记载可知,此书十有八九是出于剑南成都府大历保唐寺无住和尚的弟子之手,约作于唐代宗德宗之际。此书记

  • 武进谢氏丛书

    十七种,五十二卷。清谢兰生撰辑。谢兰生字原庵,武进(今属江苏省)人,曾任浙江临安知县。武进谢氏为江南名族,宋元以后,多有知名之士。谢兰生乃汇辑元代谢应芳、清乾嘉之际谢珍,及自己著作,编成谢氏丛书。谢应

  • 二家诗选

    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删录。王士祯生平见《古欢录》辞目。《二家诗选》即徐祯卿、高叔嗣二家之诗选。惟祯卿、叔嗣名列七子之中。士祯之诗,实沿其派。故合二人所作,简其精华,编为此集。祯卿诗多取

  • 韵考略

    五卷。清谢庭兰撰。庭兰字湘谷。是书取《诗·周颂》韵字、《易》韵字、《尚书》韵字、《四书》韵字,一一详为审核排比之。并别采毛西河、顾亭林、段玉裁、王引之诸家之说附之。是书标韵,关键在“合”与“隔合”。发

  • 辽阳乡土记

    二卷。清白永贞编。白永贞详见民国《辽阳县志》。《辽阳乡土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铅印本,全书二卷。其书体例基本仿照《辽阳县志》而作,故驳杂不伦。历代沿革、政绩、兵事等,大抵取材于《盛京通志》,宗教

  • 黄介庵集

    十一卷。明黄淮(1367-1449)撰。黄淮,字宗豫,永嘉(属浙江)人,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著有《省愆集》、《退直集》、《归田集》等。据黄虞

  • 春秋左氏古经

    十二卷。附《春秋左氏五十凡》一卷。清段玉裁(详见《古文尚书撰异》)撰。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春秋古经》十二篇;又著录《经》十一卷,自注云“公羊、穀梁二家”。古经即左氏经,因十二公而成篇,故有十二篇。

  • 宝鼎斋帖

    四卷。明董其昌书,上海吴之骥(生平不详)刻。董其昌书迹刻本曾极盛一时,流播甚广,但为董氏所自定的刻帖则只有五种,该帖便是其中之一。董书刻本多为行草,该帖则皆为小真书,且篇幅完整,于每篇之后,还有董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