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钝翁前后类稿

钝翁前后类稿

一百十八卷。清汪琬(1624-1691)撰。汪琬,字苕文,号钝翁,又号尧峰,长州(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汪琬与魏禧、侯方诚并以古文擅名,有“三大家”之目。著有《尧峰文钞》(已著录)。是集为汪氏诗文集。凡一百十八卷。汪氏以前之诗文曾自辑为《钝翁类稿》六十二卷,先行刊版,即为“前稿”。后汪氏又辑其归田十三年所作诗文,为《续稿》三十卷。又取《明史例传稿》一百七十五篇,附以《汪氏族谱》及其父行略,为别集二十六卷。经周公贽校刻。后汪琬精选其惬意者成《尧峰诗文钞》,由林佶善本刊行。然世间多有此本,而《类镐》原刻已散轶。有《钝翁全集》本。

猜你喜欢

  • 延平答问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熹父松,宣和中官闽,生熹于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大学》、《中庸》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二程(程颢、程颐)理气关系的学说,集

  • 石隐园未刊稿

    不分卷。明毕自严(1569-1638)撰。自严,-作自谷,字景会,作景曾,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太保。该编是康熙季年(1664年)其孙毕盛鉴重新辑

  • 离骚经九歌解义

    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第,字晋卿,号厚庵,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李氏笃信程朱理学,著有《榕村集》(四十卷),《周易通论》等。本书《四库存目》作《离骚经》

  • 说文通训定声

    十八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倩,晚年自号石隐山人,江苏吴县人。少承父教,十三岁受许氏《说文》。十五岁为诸生,从钱大昕游。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将在子矣。”就读紫阳书院

  • 周易订疑

    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董养性撰。朱彝尊《经义考》列于明代,四库臣列于元末,考证说: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中曾作昭化县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

  • 深秀亭近草

    五卷。清潘钟麟(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潘钟麟,字层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本编皆七言律诗,前四卷为乞酒之作,分别投赠给二百六十五人;后一卷为寄怀之作,分别投赠给三十人,以大学士王项

  • 随盦徐氏丛书续编

    十种,三十八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为续《随盦徐氏丛书》而编,所收亦为宋元刊本。如宋钱文子《补汉兵志》一卷,是据宋抄本影印,徐氏撰札记一卷。宋李复言《续幽怪录》,为宋太庙前尹家刻本,藏于

  • 横渠易说

    三卷。张载(1020~1077)撰。张载,字子厚。世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侨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历云岩令、崇文院校书、太常礼院等职。少孤、自立,喜谈兵。后读佛老之学,累年无

  • 秋蟪吟馆诗钞

    六卷。附《来云阁词钞》一卷。《文钞》一卷。清金和(?-1885)撰。金和,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字云叔、又字亚匏,早年丧父,其母教读甚严,文思敏捷,然作文不求程式,遂终身见斥科场,以布衣客死上海。其诗

  • 汉杂事秘辛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有明代作家杨慎题辞,故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认为此书是杨慎伪作。鲁迅也持此说。《杂事秘辛》之“秘辛”二字,类似卷帙甲乙名目。其“杂事”,主要记叙汉桓帝刘志懿献梁皇后被选及册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