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镇江志

镇江志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宋卢宪纂。卢宪,字子章,天台人。官镇江府学教授。嘉定六年(1213)修,此书成于作者任上。原书已佚,后有人从《永乐大典》内辑出。此志于六朝行政沿革和职官变更记之甚详,对古宅、坟墓则详其坊巷乡都所在,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道光间刻印此志时,刘文淇父子撰有《校勘记》二卷。有宋嘉定六年(1213)修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清嘉庆间《宛委别藏》本、清思诒堂抄本、清抄本、民国五年(1916)传抄阮元藏镇江焦山抄本、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丹徒包氏刻本、清宣统二年(1910)丹徙朱氏金陵覆刻包氏本。②二十一卷,首一卷。元脱因修,俞希鲁纂。脱因,蒙古兀罗人,亚中大夫。至顺元年(1330)十一月至三年九月任镇江路总管府总管,后以忧去职。希鲁(1279-1368),字用中,浙江平阳人,后迁居镇江。初以茂才任处州独峰书院、饶州长芗书院山长,擢庆元路儒学教授、归安县丞,历官江山县尹、永康县尹。至正十六年(1356)以儒林郎、松江府判官致仕。俞氏学业浩博,淹贯群籍,金华宋濂见其文称先辈,境内碑碣多所撰述,著有《竹素钩玄》二十卷、《听雨轩集》二十卷。此志卷首列表二:郡县表,官制表,卷一至二地理,卷三风俗,户口,卷四土产,卷五田土;卷六赋税,水,卷八神庙,卷九僧寺,卷十道观,卷十一学校,其子目四,卷十二古迹,卷十三宫室,公廨,廪禄,公役,杂役;卷十四封君,卷十五刺守,参佐,卷十六宰贰,为录事司、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卷十七司属,学职,将佐,寓治,卷十八至十九人材,方外;卷二十至二十一杂录,镇江旧志,有乾道间熊光志十卷(久已失传),有嘉定间卢宪志二十二卷,此志在乾道、嘉定二志之后。此本为转录自旧钞本,文字舛讹遗阙亦殊不少,子目小序阙失尤多,所赖《校勘记》二卷多为纲罗放失,其功无量。卷末附录嘉定志数条,《校勘记》后附录《舆地记盛》第七卷,为两浙西路镇江府属,足为后人参考之资。此志非原书,虽多阙失,但极为罕见,可视传世珍本。有元至顺三年(1332)影抄本、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清嘉庆间《宛委别藏》本、清抄本、民国五年(1916)传抄阮元藏镇江焦山抄本、抄本、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丹徒包氏刻本、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民国十二年(1923)如皋冒氏刻本。

猜你喜欢

  • 林泉高致集

    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

  • 太谷县志

    ①十卷。明乔允升修,戴可进纂。乔允升字鹤皋,河南孟津县人。出身进士,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来太谷县任知县。戴可进字渐鸿,满州人。由贡士任太谷县知县。《太谷县志》创修于允升,后经兵乱而版帙遗失。清顺

  • 西楼易说

    十八卷。清杨家洙撰。家洙字东川,安徽怀宁人,乾隆岁贡生,《安徽省志》、《怀宁县志》均有传。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其以朱子本义为宗,前八卷解经,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卷十一、十二解上下象传,卷十三解文言,

  • 范文正公奏议

    二卷;书牍一卷;范忠宣公奏议二卷,明范惟一编。范惟一是范仲淹的第十六世孙,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该书卷首题有朱希周、孙承恩、文征明、陆师道同校,前后无序跋,只在文正奏议前有韩琦的旧序一篇。清代康熙年间由

  • 留香室丛刻

    十种,六十八卷,清梁章钜、祝昌泰编。梁章钜,福建长乐人。祝昌泰,福建浦城人。丛书收福建先贤著作十种:宋何《春渚纪闻》十卷、宋真山民《真山民集》一卷、宋真德秀《西山文钞》八卷、宋杨亿《西崑酬唱集》二卷、

  • 酒概

    四卷。明沈沈撰。作者又自称震旦醚民囦囦父,自序中又称褐之父。囦囦、沈沈,名号诡异,无法得知是何人。每卷所署校正者的姓氏,皆称海陵。海陵是刊刻者的姓名。是书主要记载与酒有关之事。一卷三目,分别为酒、名、

  • 上真众仙记

    见《枕中书》。

  • 兰纫词

    一卷。《瓠落词》一卷。清陆志渊(生卒年未详)撰。陆志渊字静夫,号瓠落山人,江苏江阴人。《兰纫词》有三十二阕,《瓠落词》则为六十三阕,共九十五阕。其词颇见工力,其雕琢之处,往往能以平淡见出。如〔望江南〕

  • 合浦珠

    四卷十六回。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小说。叙明天启年间姑苏书生钱兰与赵素馨、范梦珠、白瑶枝三位女子的悲欢离合故事。钱兰早负才名,立意非才色双全的佳丽不娶。妓女赵素馨姿容出众,且通琴画诗赋,钱

  • 九峰精舍辛卯集

    五卷。清王棻辑录。王棻曾主讲浙江黄岩县九峰精舍有年,此书即辑录其辛卯一年中课士之经解文章而成。共十七篇,多为长篇。其内容博赡,不拘汉、宋、元、明解经之说,颇有新意。如罗藻新“太姒为文王继室考”,此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