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治县志

长治县志

①八卷。清于公胤、姜宣纂修。于公胤字星沙,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副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长治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姜宣字西岩,湖北武昌县(今属武汉)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长治知县。按长治县志,始成于明嘉靖中,百余年间,无人续修,此书纂于康熙六年,未之梓而公胤离去,越六年,知县姜宣始为刊行。《长治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此志拾摭颇繁,尤详于藩邸幕佐之事,体裁尚为雅正,精备可读。②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九龄修,蔡履豫纂。吴九龄字景文,江苏沐阳人,出身贡生。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长治县知县。吴九龄莅任后,适大旱民饥,劝谕富民,各出米粟,于城乡设厂八处,平粜减市价之半,董以绅士,钱归米主,民赖以安,重建文庙及节孝祠,三十八年(1773)升广西梧州知府。《长治县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此编凡采撷资料,先稽之于成案,次准之于碑文,得之于访闻者,必广为咨询,以求其实。故利民济世资料较多。此志详细记载了从明到清潞绸的织机数,绸的产量、品种、花色,其中记述了顺治十七年织绸机户焚机罢市的事迹,又记载了全县一百五十余座煤窑的产煤情况,特别是《革里煤碑记》一文,成为山西煤炭史上的重要文献,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事迹篇中,详细记载了紫金梁、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入潞事迹,有一定参考价值。③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桢、马鉴修,杨笃纂。李桢字干臣,贵州江口县人,出身举人,光绪五年(1879)任长治县知县。马鉴,桂林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任长治知县。杨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邑志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修后,又已百余年未续修。光绪五年(1879),李桢适奉纂修县志之檄,邀集绅耆,设局采访,是时事属初举,经费无出,县志未成编。继任知县徐德纯、蔡世佐,虽编纂既列,规模粗具,或以经费不足中缀,或以莅任未久去其官,因循十余年,而尚未告劂成功。光绪十八年(1892),知县自昶重振其事。旧稿之纲领甫挈,而又调任洪洞。后任马鉴又为赓续订证,始付锓梓,终成志。《长治县治》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全书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有疆域图、四乡分图、山川图、城池图、街道、祠庙图、衙署、文庙图和八景;分为:卷一表:地表、晷度表、封爵表、职官表、选举表;卷二志:地理志;卷三建置志、祠祀志、学校志、赋役志;卷四艺文志、金石志;卷五传:史传、集传;卷六列传;卷七循政传、列女传;卷八记:大事记、风土记、杂记。卷末有捐资姓氏、跋。此志体例精核,记载详尽,为清代方志之佳作。其特点有四,一十分重视“图”、“表”,绘图用计里开方之法,绘表仿司马迁《史记》之法,旁行钭上,条分件系,整比年月,图表相辅,记载清晰;二艺文采用《吴郡志》例,诗文散载各门之下。采用旧籍,则详加注明;三誉抄之法,亦予重视,何者顶格,何者低格,均有严格规定;四艺文志下,列历代乡先辈之著述,并分经史子集四部,查阅十分方便。此编尚有民国修补重印本流行本。

猜你喜欢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条。《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称《童蒙止观》或《小止观》,是智为其俗兄陈咸所作。初叙大意,次列十章,即第一章具缘,第二章诃欲,第三章弃监,第四章调和,第

  • 河防纪略

    四卷。清孙鼎臣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59)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著有《苍莨文集》。著述

  • 玉磬山房诗

    六卷。清刘大观(约1794前后在世)撰。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章丘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官至山东河东道,署布政使。此书以编年为次,凡古今体诗五百余首。始乾隆五十四年(1

  • 虞初新志

    二十卷。清张潮(1605-?)编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清初文学家。以岁贡生官翰林院孔目。喜刻书,曾辑刻有《昭代丛书》、《檀几书丛》,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幽梦影》等。

  • 屯留县志

    ①四卷。清甄尔节修,孙肯获、罗焕章纂。甄尔节字竹亭,号雁川,陕西施县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雍正六年(1728)任屯留县知县。在任期,清廉勤慎,听讼公明,一时颇得屯民之景仰。考屯留旧志,创修于

  • 毛诗异文补

    一卷。沈淑(生卒年不详)撰。沈淑字季和,江苏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此书是他所撰《经典异文补》的一种。雍正七年己酉(1729),与所撰《陆氏经典异文辑》、《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左传职官》、《左传

  • 知足斋丛书

    十三种,三十二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编辑。本书约刻于《汉学堂丛书》之前,时编者任刑部浙江司郎中。十三种书为:清黄奭校《仓颉篇》,汉郑玄撰《周易注》,魏郑小同编《郑志》,晋张磻撰《汉记》,晋薛

  • 徐州二遗民集

    十卷。清桂中行(生卒年未详)编。二遗民者为铜山万寿祺年少、沛县阎尔梅古古,同为明末才人,江北志士。昔史忠正视师徐州,礼尔梅宾石,尔梅再上阁部书,清开府徐州,号召河南北义士,得其一成一旅,规划中原,而以

  • 西夏文缀

    三卷。清王仁俊(详见《辽文萃》条)辑。王仁俊认为西夏思恭子弟,一姓相传,历王五代,元昊崛兴,翻译经典,崇尚儒术,尊孔子为至圣,帝之以文宣,衣冠制度奄有中国遗风,其文章辞命,有可观者。遂于编次《辽文萃》

  • 学医随笔

    一卷。旧题宋魏了翁(详见《九经要义》)撰。此书仅录《内经》之语二十条,无发明创见。附录历代医师一百九十人,自上古迄于宋代,张冠李戴,谬误甚多,如将淮南子列于东汉,孟昶、唐慎微列于蜀汉,贞白先生陶弘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