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防海新论

防海新论

十八卷。原题布希理哈撰,英国傅兰雅口译,金匮华衡芳笔述。希理哈始末不详。傅兰雅(1839-1928)为英国传教士。咸丰十一年(1861)被英国圣公会派至香港担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同治二年(1863)被清政府聘为北京同文馆英文教习。同治七年又受聘为上海江南制造局编译,供职长达二十八年之久,为江南制造局翻译科技书十几种。华衡芳(1833-1902),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清末科学家,与英人傅兰雅合译过许多西方著作,此书即为一种。西历1861-1865年(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四年),美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南北战争。此书作者经历了这场战争,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写了此书,记述其所见所闻,并节录当时军中的一些文报,加以论断。同治十二年(1873),由傅兰雅口译,华衡芳笔录,译为中文。原书二十卷,其中二卷内容甚简略,故在译述时合入别的卷中,成十八卷。其书内容大略言之,卷一至八言今时之船与火炮比过去更精,则往昔之防守法已不可用,另当更新云。卷九至十一,论述阻遏敌船入内地之法。卷十二至十七,论述水雷的造法与使用法。卷十八论用灯光照明海上,以免敌船偷渡之法。此书因作者身历戎行,故书中所记多为亲身阅历,为研究美国南北战争史的珍贵史料。同时,又使当时中国人大开眼界,了解了西洋战法及其先进的武器装备等。但此书译文也多有草率之处,华氏《序》云:“甫及一月,书已脱稿”。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批评说:“盖自译书以来,从未有如是之易而且速者,足证翻译草率”。此外,书中卷一论南北战争之起由,也懵然未解。甚至脱漏北邦总统林肯之名,殊为不当。此书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云有“江南制造局本”。

猜你喜欢

  • 御定道德经注

    见福临《御注道德经》

  • 历代循良录

    一卷。清孙蕙撰。孙蕙字树百,号泰岩,又号笠山。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进士,官至给事中。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安宜治略》、《笠山诗选》等。《历代循良录》汇辑自秦汉至清初循吏、良吏事迹,只载县

  • 钦定千叟宴诗

    ①三十六卷。此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奉敕编成。清康熙皇帝以海甸承平,咸登仁寿,曾以康熙元年(1662)召开嘉宴,以千叟为名。康熙四年(1665)正月六日,为张扬天下承平,海内一心之盛世,亲临赐宴,

  • 礼记约选

    六卷。清张官德(生卒年不详)撰。官德,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人。于七十六岁时,辑定《礼记约选》六卷。书首有官德自序。序云:“孔子订礼乐,不幸而火于秦,《礼记》一书,未经手定,其中不无可疑。历代先儒,各

  •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

  • 王氏六书存微

    八卷。近代王闿运(1833-1916)撰。陈兆奎(生卒年不详)辑存。喻谦(生卒年不详)述微。闿运字壬秋,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讲学于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

  • 读史漫录

    十四卷,明于慎行(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山东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人,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弹劾张居正夺情,引病辞官,张居正去世后,又

  • 蜀梼杌

    二卷。宋张唐英撰。一名《外史梼杌》。张唐英(1029-107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字次功、自号黄松子。丞相商英之兄。庆历时进士、少时勤奋力学、有文名。被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归州狱扬、移谷

  • 读经校语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共九十八条,卷二为《春秋》、《左传》,共一百六十一条。大体上是对或字、借字、俗字、讹字、古今字、引伸字、小篆新造字乃至衍字、漏字,一一加以分别

  • 含山县志

    ①三卷。明牟蓁修,蒋椿等纂。牟蓁,字龙崖,四川巴县人,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来任含山县知县。含山志旧附于《和州志》,明正统六年,一修于朱沅,正德十三年,再修于黄标,嘉靖七年,三修于易鸾。牟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