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杨德亨(1805-1876)撰。杨德亨字仲乾,地州(今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人。恩贡生,候选教谕。后曾国藩闻其贤,屡招致之。遂上书曾氏,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有《尚志居集》、《补遗》等。
不分卷。明胡侃(生卒年不详)撰。胡侃字尚谦,号中离,揭阳(今属广东)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疏乞归养。四年后授职行人,寻升为司正。后因被诬获罪,削官为民。归田后,从游者百余人。会罗洪先于青原
三十卷。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象之兄,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大理寺直。谙熟两汉掌故,著有《西汉年纪》、《汉官总录》、《职源撮要》。该书记西汉一代史事。取材《史记》、《汉书》,旁及
二十三卷。明周应治(生卒年不详)编。周应治字君衡,鄞(今浙江宁波)人。万历进士。官观察使。著有《霞外麈谈》。嘉靖中,刘节尝编《广文选》。此书步其后尘,拾其所遗,故曰《广广文选》。《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四卷。旧题唐玄宗(见《御注道德真经》)御制。唐玄宗李隆基曾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又有《御制道德真经疏》,似乎不该有此书,史志也都没有著录。此书卷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开列“见行注者”六十余家,其最后
一卷。清侯廷铨(详见《春秋氏族略》)撰。该书对春秋列国详加考订,纠正了一些前人的误说。有清嘉庆壬申(1812)瑞宝堂精刊本(与《春秋氏族略》、《春秋疑义》合刊)。
一卷。清汪志伊撰。汪志伊,桐城人。《西湖诗》清刻本,为一卷。诗为七古长篇。先叙水利,谓守土者宜先思之。水利中,又先及湖心,而后东,而后北,而后西,而后南。水利后,则骈列古逸、先贤、祠墓,以为佳山水生色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十二卷。清桂文灿纂。这本书的卷首有桂文灿的自序,称生长于南海,壮游京师,在其学习、教书、闲谈、请教通儒的过程中,偶有心得,随手录下。因感一介穷儒,无力将诸家学者和议论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只好将随手记得之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顾人骥修,沈成国纂。宋宁宗嘉泰二年知县黄葵首修县志。宋理宗开庆改元知县钟绍安再修。明成化二年知县萧宏、弘治六年知县徐绶、万历七年知县杨万春先后三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