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藜馆集
四卷。明周如砥(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周如砥,字季平,号砺斋,山东即墨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青藜馆集》。是集刊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凡四卷,其中诗不及一卷,余皆杂文。集前有王思任、公鼎二序。集中多为馆课及应酬之作,艺术价值不高,编次也殊为芜杂。从《〈太上感应篇〉序》之类亦备录不遗,即可以看出编辑体例上的混乱。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四卷。明周如砥(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周如砥,字季平,号砺斋,山东即墨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青藜馆集》。是集刊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凡四卷,其中诗不及一卷,余皆杂文。集前有王思任、公鼎二序。集中多为馆课及应酬之作,艺术价值不高,编次也殊为芜杂。从《〈太上感应篇〉序》之类亦备录不遗,即可以看出编辑体例上的混乱。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七卷。水竹村人编。清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别号弢斋,又号水竹村人,直隶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曾助袁窃国,失败后,隐居天津租界,编书、赋诗、写字遣兴
十二卷。元王好古(1200——1264)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通晓经史,喜好医学。曾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官本州教授。撰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见《种芋法》。
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国子监祭酒等。事迹参见《梅村集》条。吴伟业在戏曲创作方面也有一定贡献,主要剧
一卷。清张承华撰。承华其人详见《大学臆解》条。是书有承华自序,以为《大学》一书自朱王异论,遂成聚讼,然朱子之可议在更定节次,其义理则孔门之正传:阳明之可议在格物之解,其古本则戴记之原文。今本古本文异而
六卷。明章适(约1561前后在世)撰。章适,字景南,号道峰,兰溪(今浙江兰溪)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因疏请景裕二王出阁讲读,忤旨告归。著有《道峰集》。是集乃是
七卷。宋张大亨(生卒不详)撰。张大亨字嘉父,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宋代经学家。神宗元丰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直秘阁,卒于南宋初年。张大亨自称“少闻《春秋》于赵郡和仲先生”,和仲即苏轼。大亨之学亦以《
一卷。明方时化撰。方时化事详《易引》条。此书首为《中庸》总提,次载《中庸》全文,每段或总批,或旁批,以释氏解儒书。《四库全书》采用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十卷。唐孟郊(751-814)撰。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曾两次应进士举,均落第。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后授为溧阳县尉,在任时终日吟诗,吏事多
一卷。汉戴德(详见《大戴礼记》)撰,清马国翰辑。丧服之变除,盖言成服至释服之仪节,亦称释禫之礼,即《杂记》郑注所引之礼是也。是书年代颇早,可证后来之人行礼之得失,如“天子诸侯庶昆弟、大夫庶子为其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