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明郭伟(生卒年不详)编。郭伟,字士俊,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卷,分为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
一卷。明翁正春(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翁正春,初名允益,字克生,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春曾纵游江湖间,其诗颇多哀厉之音。是集诗凡一百十三首,为其子煊、煐录之,附编宋翁卷《西岩集》在后。四库编者认
二卷。清侯康(1798-1837)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精研注疏,尽通诸经,著有《春秋古经说》、《穀梁礼证》。平生对史学致力尤勤,撰《
五卷。明傅履礼、高为表(生卒年俱不详)同撰。傅履礼题长芦盐运司知事,高为表题沧州学正,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五卷,采辑前代至明代事迹,分类编辑,其中廉录三卷,分卿相、馆阁、宪台、省郎、监司、守令、武臣
一卷。清杨搢撰。杨搢,字蕴山,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他是两江总督百龄的幕僚(自称其“治下”)。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江南收园教徒方荣升,自号“蓬莱无极老祖”,刻有“九角龙文印记”一颗,
十一种,六十四卷。清刘承干编。刘承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编者认为清中叶以后,学术方面扬汉学而抑宋学,故虽考据之学大盛,仍不免有世风日颓的征兆,有感于此,于是以劝世为宗旨,编此丛书,多收有关理学的著作。
四十五种,二百九十九卷。清方功惠编。方功惠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岳阳人。生卒年不详。方功惠在广东做官时,曾筑有碧琳琅馆,倾三十年之功,得书籍十多万卷,并刻有《占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
二卷。明胡俨(1361-1443)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1387)以举人授华亭(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
四卷。明张经(?-1555)撰。其卷首题为蔡经,系其未复姓时所刊。张经,字廷彝,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年不详。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改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