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书

魏书

一百三十卷。魏收(506-572)撰。魏收,北齐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他经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个王朝。魏收在北魏时任太学博士、主客郎中,经东魏到北齐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由于他文才出众升为尚书右仆射,兼修《齐史》。他一生勤于修史。他奉高欢父子之诏撰写《魏史》,又志愿专心修史工作,当时还有平原王高隆之任总监,高隆只署名,另五人受命撰史,但他们不长于史才,实际上主要是魏收撰写。《魏书》从公元551年开始,至554年完成,前后仅四年。先写“纪”、“传”,后又写了“志”,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四卷,列传九十六卷,志二十卷。在帝纪中,有两篇分为上下两卷,即一是太武帝拓跋焘,一是孝文帝元宏。这两个皇帝是当时北魏比较杰出的皇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元宏改制、汉化、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姓。最后一篇是孝静帝元善见的纪,他是东魏的皇帝,魏收以东魏为正统,所以列在北魏帝一起。“列传”九十六卷,前十篇集中记皇后和皇室诸王的。后面从八十三篇起记叙十六国和南朝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志”二十卷,写成晚,编在纪传之后。其中《食货志》记载北魏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均田制、赋税制提供了原始资料。《官氏志》中记载了官制,还有拓跋魏姓氏变化。《释老志》是魏收新增的志目,记佛教、道教的源流,佛经的翻译,佛像的建造等较详细。魏收著《魏书》的资料主要以史籍和临时征集的百家宗谱为依据。北魏原有国史,如邓渊的《代记》十卷;崔浩领导修史续编《国书》三十卷,纪、传、志、表俱全。以后还有李彪、邢峦等分别撰写的《孝文帝起居注》《庄帝纪》三卷,《辨宗室录》三十卷。《魏书》到了北宋时,残缺了三十九卷。是刘邠等在校定时,采用了隋魏淡的《魏书》,唐李延寿的《北史》,张太素的《后魏书》,高峻的《高氏小史》及《修文殿御览》等书加以补充的。《魏书》在南北朝各史中,还属比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有较高的价值,编撰体例也有可取之处。《魏书》成书后,当时争议很大,有的说是“秽史”,有的认为可传之千古。投诉的有一百多人,后来把魏收的坟地挖了,抛尸于野。由于对《魏书》不太满意,到宋朝又残缺严重,后人想补史的也不少,但在体例上创立《序纪》和《释老志》是最早记佛、道二教的珍贵资料,还有《灵征志》记载天文、地震、风雨等自然现象,也是有价值的史料。后人刘恕等校勘《魏书》,为后人补的在卷末加注“阙”字。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魏书》校斟最精。

猜你喜欢

  • 淮封日记

    一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文学家。弘治进士。累官四川布政使、詹事府詹事。《明史·文苑传》称其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有名”,工书,“赏鉴博雅,为词臣冠

  • 东吴名贤记

    二卷。明周复俊(生卒不详)撰。周复俊,字子吁,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著有《泾林集》、《全蜀艺文志》、《玉峰诗纂》等。《东吴名贤记》记录吴中自商朝丞相

  • 人物论

    三十四卷,明郑贤撰。郑贤,生卒年不详,字元直,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东南)人,官震泽县教谕。《人物论》一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书的内容主要是历代史书中对人物的论赞,以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中论古之

  • ■溪诗话

    十卷。宋黄彻(约1139前后在世)撰。黄彻,字常明。福建莆田人(《八闽通志》作邵武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授辰州县丞,为官颇有政绩,后因忤权贵弃官,遂终于家。著有《溪诗话》。是集为

  • 嘉兴府志

    ①十六卷。清吴永芳修,钱以垲纂。吴永芳字椒堂,汉军正蓝旗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知嘉兴府。在任时常商议建孔庙,未行。雍正三年(1725)增祀,满足其请求,创建鸳湖书院,置膳田,建学校,挖浚城河,重

  • 阆风馆诗集

    二十二卷。明马朴撰。生卒未详。马朴,字敦芳,同州(今陕西大荔)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授景州守、补易州、擢襄阳知府,迁云南监察御史。事迹具详《(康熙)同州府志》列传。此编共古体诗一卷、四言古诗三

  • 蛰庵文存

    二卷。清杨模(1842-1916)撰。杨模字范甫,晚号蛰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十年举人。青年时期,漫游广东,从师陈澧。后黄体芳视学江苏,建南菁书院,以经训造士,杨模从其学,业绩最佳。学

  • 夏小正小笺

    四类。清王贞(生卒年不详)撰。王贞,字彦明,别号月池主人,安徽婺源人。书首有自序,略言:“先民有言,《夏小正》即孔子得夏时于杞之书,汉太傅戴氏尝为之传,合而订为礼书。隋唐以降,有别自为卷行世者。宋政和

  • 汲古丛语

    一卷。明陆树声(1509-1605)撰。陆树声,字与吉,号平泉,又号适园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初冒林姓,及贵乃复陆姓,家世业农。陆树声小力田,暇即读书,举嘉靖二十年(1541)会试第一。历任太常

  • 汇印经传评点五种

    不分卷。徐树铮(1880-1925)编。徐树铮字又铮,又号铁珊,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补廪生。1905年赴日本入士官学校就读。回国后,于1912年开始在北京政府任职,历任陆军部司